移动的大数据,正给工程界带来波澜壮阔的变革
2015-04-09     作者:dexin    浏览:44    评论:0        
导读:移动的大数据,正给工程界带来波澜壮阔的变革--对话Bentley首席运营官Malcolm Walter 上海杨浦区149地块双塔办公楼项目鸟瞰图在

移动的大数据,正给工程界带来波澜壮阔的变革
--对话Bentley首席运营官Malcolm Walter 
 1.jpg
上海杨浦区149地块双塔办公楼项目鸟瞰图
 
    在每个年度的Bentley用户大会上,我都会遇到Bentley首席运营官Malcolm Walter先生,并和他就工程设计、建造与运营领域发生在中国和全球的一些新鲜事进行一次对话。
 
    今年也不例外。这次在上海的对话 ,一开始就出了个小意外。
 
2.png
Malcom Walter
 
  “Walter先生,移动也在改变着您的生活吗?”我问道。
 “移动难道没有在改变着你的生活吗?”他反问,并随手拿起我的手机:“如果我现在把它拿走,会影响你今天的哪些事、明天的哪些事呢?“
 
  他的这个动作,让我不由一惊,因为我正在用这部手机进行采访录音。不过,这也让我更强烈地意识到,移动的确在根本地改变着我们。
 
  “既然移动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为什么不能改变工程界和基础设施领域人们的工作,为什么不能改变工程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呢?“Walter说。
 
  毫无疑问,改变无所不在,正在当下发生,一切都不可逆转。
 
    那么,就且让我对话Walter,共同探讨驱动工程界这场变革的深远程度和我们的解决之道吧。
 
    记者:自从去年见面,转眼一年又过去了。我想请您分享一下过去一年来在中国和全球的工程界都在发生着什么。
 
 
3.jpg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芜湖长江公路二桥鸟瞰图  
 
4.jpg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5.jpg
国核工程有限公司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
 Walter:BIM在世界开始流行,并波及到越来越多的圈层,包括从设计方到建造方、业主乃至政府。
 
  相比设计机构而言,BIM的更大受益者是建造方。作为工程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的重要一环,他们不仅可以丰富和扩展BIM,并且可以把BIM从设计机构传递到业主和运营方。
 
  三维是可视化,BIM是信息化、数据化,而协同则是信息和数据的流动与分享。
 
  BIM在建设领域的应用在美国已经非常广泛。作为首个管理施工工作包括生命周期的现成商业系统,我们的三维协同ProjectWise 施工工作包服务器已经得到市场的验证。美国建筑行业协会 (CII) 倡议使用这个“高级工作包”,它可以帮助创建工作流,做好建造计划,乃至管理建造过程,从而让建造变得更加高效。
 
  记者:的确,我最近在和工程界人士的对话中也强烈感受到了数据的重要性。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数字化设计中心主任谈宏力最近就告诉我:“单纯地讨论二维和三维已经意义不大。现在大家都更多地关注数据,即可视化和可移交的数据。数据要流动起来才有意义,也就是让信息资产流动起来。”
 
  Walter:我在许多国家发现,业主现在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正在借助数据打造他们的智能资产,实现资产更健康的运营和更简便的维护。找到了数据,就找到了资产价值的靶心。业主们已经开始向他们的合作伙伴索要数据,这些都在塑造着工程界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新生态。
 
  伦敦的Cross Rail铁路项目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这一项耗资200多亿美元的铁路项目竣工后,会使该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得到很大改善。 Cross Rail铁路将把希思罗机场与伦敦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连接在一起,在60分钟内运送150万名乘客。在项目计划之初,业主就要求得到两套Cross Rail,一套是实体项目,另一套是完整的数据模型。建成投用后的所有运维都将依靠这个数据模型来进行。
 
  业主不仅要考虑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样也需要考虑它的运维。如何借助新技术来实现工程的更长久的运营、更高的投资回报和更优化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一种挑战。
 
  记者:这次来上海,我本人也感觉到了业主方对于大数据、BIM和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价值的热切关注。上海市将打造世博智慧园区,上海世博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昂和我谈到,对于这样一个百年大计的项目,必须站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度去看待,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很好的工程协同平台,参与各方基于统一全面的数据商讨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才是最佳的工作模式,而现在被业界逐渐重视的BIM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伦敦耗资200多亿美元的Cross Rail到上海气势磅礴的智慧世博,我们体验着数字工程化技术的力量。
 
  Walter:是的,我们很荣幸成为上海世博会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广BIM在这个伟大项目的应用。
 
  除外设计方、建造方和业主,政府也是工程数字化生态圈的重要一环,他们的积极参与很是令人兴奋。英国政府已经发布了BIM报告,如果工程商要承接政府的工程项目,就必须使用BIM,这是一个强制性规定。英国政府BIM任务集团(BIM Task Group)已经开始了一个4年的行业现代化计划,并设定了关键目标:从建设与运营中把资本投资与碳排放减少20%。而其中的一个核心战略是采用BIM技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与效益。
 
 
6.jpg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荔湾3-1导管架设计
 
  与此同时,从欧洲的挪威、芬兰,到美洲的美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再到亚洲的新加坡,政府都在推动BIM的应用,而中国不也正在制定BIM的标准吗?
 记者:从您的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工程数字化的生态圈正在形成,在聚合效应下,工程数字化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难道就没有阻碍大数据、BIM和工程数字化这些趋势的因素?
 
  Walter:科技公司往往都是走在用户前面,在这个领域也一样。正如我之前所说,在Bentley公司创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认为工程设计的数据是极具价值的。这些数据将从设计阶段流动到建设阶段,然后服务于运维。但基于很多原因,这件事情直到几年前还没有发生。这些数据我们在设计领域反复利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如今,它们在建设和运维方面的巨大价值正在显现。
 
  记者:记得McGraw Hill Construction 行业洞察和联盟副总裁 Harvey M. Bernstein 说过:“据承包商报告,信息移动化投资价值已取得显著成果,项目周期缩短了 9%,项目成本减少了 10%。”那么,大数据的流动以及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现,需要哪些技术来帮助实现?
 
7.jpg
西南电力设计院-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500kV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昭通换流站鸟瞰图
 
  Walter: 三维、协同、信息移动以及资产管理等技术都是关键技术,而Bentley正是这样一家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提供商。Bentley最初的产品是三维建模平台MicroStation。十几年前,我们推出了三维协同设计平台ProjectWise。随后,我们通过创新和并购整合了eB、Ivara等产品,提供AssetWise系列丰富的资产管理工具以及各种移交工具,帮助用户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众所周知,在工程界,大项目就面临巨大挑战。例如:一个大坝的建设会有很多的参与方,这些设计、建设、运维等众多机构的协同绝非像你我今天这样在办公室开个会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技术工具来帮助实现。
 
  我们提供的ProjectWise协同平台不仅可以集合来自不同信息源的数据,同步协调参与各方,而且还可以把这些数据传递到生命周期链条的下一个阶段,也就是建造与运维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与建研科技联手推出了本土化的协同平台 PKPM-PW。我们专为迎合信息移动需求而推出的超级翻译机 i-model,它能把来自不同地方的各种不同格式内容轻松发布到你的手机上,你可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时随地获得准确的信息,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在传统的模式中,当你拿着手中的图纸到现场的时候,信息可能已经过时了。
 
  资产的运维是一个最新的趋势。任何业主和运营商都希望他们的资产在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故障率,同时把维护费用降到最低,所以常常根据资产性质制定了每月或者每小时一检修这样的计划。但是问题在于,故障不是按计划发生的,就连同样的资产都有着千差万别的故障。即使我们同时购买同品牌的两辆汽车,故障发生的时间不一样,发生的部位也可能完全不同。所以,这就要求做好资产运营的实时监测,随时发现需要维护的地方,以免因发生故障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在2012年收购Ivara后,整合提供资产性能管理服务,就是一套对于运营和维护至关重要的核心系统。它可以读出所有资产的运行数据,并对可能将出现故障的设备发出预警,目前已经在电力、石化、矿等资产密集型设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记者:的确,我也很关心我个人资产的运行状态,我可不希望在自驾游途中我的汽车出现故障。像AssetWise这样贡献于全生命周期管理价值的技术的确是激动人心的。不过,也有人担心Bentley的东西是不是太贵了。您是否能给出一个高性价比的商务解决方案,以呼应当下刚开始踏上工程数字化征程的中国用户的需求?
 
  Walter:Bentley不仅在进行技术创新,而且始终在推动商务创新。十几年前我们就推出了软件订购计划,我们通过您在订购方案中所取得的投资回报来衡量我们为您的团队新增的价值。我们既有针对大型企业的企业软件服务订购 (ELS),也有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优惠方案。2014年,我们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用户推出了selec Open Access计划,您使用多少就支付多少的费用,而无需担心高昂的成本。
 
  结束语:从和Bentley首席运营官Malcolm Walter先生的对话中,我想起一句话--在这个五彩斑斓的变革时代,我们可以拒绝时尚,但不能拒绝潮流。在工程界,在基础设施领域,大数据已不再遥远。她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正在给我们的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波澜壮阔的变革,正在拓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边疆。拥抱新技术、采用新的商业模式,或许正是我们在这场工程数字化革命中的不二选择。
 
  记者:吴付标 系IT与通信市场咨询顾问,专栏作家,电视节目嘉宾。
 

0相关评论

更多>相关BIM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BIM新闻
阅读排行
评论排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本站动态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我们的服务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帮助中心
积分规则
网站留言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