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也是城市实现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圳把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6年以来,深圳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标准,累计有208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超过2100万平方米,新增建筑节能总量累计超过417万吨标准煤,相当于节省用电10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1008万吨,对全社会的节能贡献率超过30%,深圳已成为中国绿色建筑建设规模和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迅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我们理解,所谓建筑产业现代化就是用工业化的方式,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实现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统计表明,建筑产业现代化比传统施工节能20%、节水63%、减少建筑垃圾91%、节约工期30%、减少用工35%,渗漏空鼓等质量通病减少90%,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筑产业现代化提供了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绿色建筑整体解决方案,是传统绿色建筑的升级版,开创了绿色建筑的新时代。作为全国首个“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深圳目前正全面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将其作为推动绿色建筑新一轮发展跨越的重要抓手。
我们的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五个坚持”:
(一)坚持政策引导。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法规、政策和标准,以及整个产业链条的重新整合,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服务作用。2006年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明确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2014年,深圳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深圳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从2015年起,新出让住宅用地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部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政府通过土地招拍挂、建筑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引导企业自愿按产业化方式建造,如对建设单位在自有土地自愿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可申请3%的建筑面积奖励。这些都为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坚持市场运作。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大型建筑企业及设计单位组成产业联盟,积极探索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近年来,深圳涌现出一大批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领军企业,形成了规模超千亿元的绿色建筑产业集群,不仅辐射全国,甚至走向香港、东南亚等地区。以深圳万科公司为例,2014年该公司在深圳以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商品房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三)坚持创新驱动。建筑产业化是集政策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于一身的集成创新。我们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全国率先发布《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和《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外墙技术规程》,已初步建立建筑产业化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完成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研究,形成我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图集。目前,我市正积极推进光明新区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科技园区建设。
(四)坚持示范引领。发挥骨干企业和试点项目示范效应,已建立万科、嘉达、中建国际3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建科院等35个市级示范基地项目。在保障房项目中率先推行住宅产业化试点,其中龙悦居三期全部按产业化方式和绿色建筑要求建造,达到国家一星绿色建筑标准,荣获住建部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一等奖”、“最佳产业化实践奖”和“住宅产业化技术创新奖”,是绿色建筑产业化和保障房有机结合的典范。
(五)坚持与信息化紧密融合。在绿色建筑和产业化项目中,积极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将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融合在建筑设计方案中,并且贯穿到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和信息化运营维护的全过程,有效杜绝设计缺陷和施工变更,提高建设效率,基本杜绝渗、漏、裂、空等质量通病,切实提高建设质量。
作为绿色发展先锋城市,深圳连续十年组团参加绿博会,而每届绿博会都助推深圳绿色建筑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后,深圳仍将继续通过绿博会这一平台,虚心学习兄弟城市的经验,进一步加强与各地的交流合作,将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建设领域实现“创造深圳质量、打造深圳标准、铸就深圳品牌”的重要手段,更高水平地建设绿色城市、实现低碳发展。
(摘自3月24日在第十一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