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已经成为各行业未来探索发展的主旋律,与“绿色”相伴的环保、节能的建筑则成为国家大力扶植的方向。虽然,我国在新能源建筑的应用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绿色新能源建筑产业也已作为一个朝阳产业迎来勃勃生机。
“按照我国建筑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新建的商业公共建筑面积将超过100亿平方米,将带动上千亿新能源建筑市场份额。全球潜在的市场容量超过万亿。”中国新能源建筑产业联盟主席、汉能控股集团执行总裁刘民4月16日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我国新能源建筑的市场前景非常巨大。
2014年6月,我国发布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和老标准相比,新的标准除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之外,还增加了施工管理和创新一章,鼓励创新,绿色建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仅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行业在2020年有望达到7200亿元的市场规模。
绿色新能源建筑发展是大势所趋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在刘民等参与第九届国际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分论坛“新能源建筑专业论坛暨中国新能源建筑产业联盟成立大会”的业内人士看来,李克强总理提到的“+”实际上就是产业的跨界和升级,若把新能源企业和建筑企业进行加法,会产生非常巨大的新的应用市场、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生态系统。
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此前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实际上就是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今年入春以后,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环保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雾霾让人们更加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工业能耗和交通运输是导致空气污染的原因,但建筑物的能耗和碳排放也是原因之一。
有数据统计,工业能耗和碳排放为28%,交通运输为33%,而建筑能耗已经占我国能耗的30%以上,是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户。而目前,我国现有城乡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95%左右都是高耗能建筑,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梁俊强此前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要想实现建筑节能,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最佳路径,我国建筑业朝着绿色建筑方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技术在国外已经成熟应用,被动房、零能房屋的成功应用和推广,都已经证明新能源建筑是切实可行的。”刘民表示,而以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在新能源建筑的应用为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在产品设计、应用和推广上先行一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我国在新能源建筑的应用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刘民判断,按照我国建筑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新建的商业公共建筑面积将超过100亿平方米,将带动上千亿新能源建筑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