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交通佛岭隧道创造中国公路隧道独立成洞新纪录
2015-05-24     来源:搜狐焦点网    浏览:18    评论:0        
导读:中建交通为确保项目顺利施工,由集团总部专门成立BIM工作组入驻现场支持,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BIM技术应用成效显著,被铁路总公司列为示范工程,成为中国铁路BIM联盟少数发起者之一和唯一的路外理事单位。
 
随着5:3:2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继不断刷新的“高度”纪录之后,“长度”对中国建筑已越来越具有了和“高度”同样乃至更加重要的意义,成为中国建筑被公众审视的重要标尺。
 
  2014年11月19日,被一代枭雄曹操诵为“艰哉何巍巍,车轮为之摧”的太行山上一声炮响,双洞长达17608米的山西五盂佛岭特长隧道隧道胜利贯通,将原需几个小时的行程缩短为轻松的10多分钟,敲开了太行山巨大屏障,打通山西大交通网络东纵主干线的关节,不仅重写中国建筑建成隧道最新长度纪录,成为中国建筑第一隧,同时也创造了中国高速公路隧道建设中独立成洞历程的全国最新纪录。
 
  不过佛岭隧道的建设者中建交通建设集团远不满足,在太行山区的人民为佛岭隧道贯通燃放欢庆爆竹的喧腾背后,交通集团的建设者们盘点的是看不见的收获,思考的是未来的长度。
 
  用中建交通董事长周宇騉的话说,中国建筑结构调整还在途中,我们念兹在茲的是,结构调整不仅要硬业绩,更要软实力……
 
  中国高公隧独洞建设第一名
 
  中建交通佛岭隧道位列中国建成高速公路隧道前10位,而且是这前10位中唯一由一家工程局独立成洞的特长隧道,一举夺得中国建筑业各大工程局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独立成洞里程第一名的桂冠。
 
  中国是一个地形崎岖的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成为交通建设的巨大屏障。据悉中国最早用于交通的人工隧道古褒斜道的石门(隧道),建于东汉永平九年(公元66年),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境内,长16米,高宽各约4米,可通行车马。
 
  随着隧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中国公路建设中,已广泛采用挖掘隧道的方式穿山越岭以缩短线路里程,提高道路技术标准,公路隧道已成为中国大交通建设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成为衡量交通建设企业核心能力的最重要的标尺之一。截止2013年中国建成的最长的公路隧道是秦岭终南山隧道,全长18,020米,双洞四车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双洞公路隧道,以及亚洲最长的公路隧道。它也是中国公路隧道已经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的标志。
 
  截止2013年底,中国公路特长隧道(L>3,000米)562处、250.69万米。由于高速公路的特殊重要性和山岭隧道的典型性,业界一直关注对山岭高速公路隧道的排名分析,在中国已建成高速公路隧道中,中建交通佛岭隧道(8805双洞平均长度,下同)位列第9位,其它排名依次是终南山隧道18020米、西山隧道13654米、虹梯关隧道13122米、麦积山隧道12290米、包家山隧道11200米、宝塔山隧道10480米、泥巴山隧道10007米、西秦岭隧道9007米、金龙隧道8693米。这是目前国内建成高速公路隧道最高水平的代表。

 

 而最让业界惊艳的是中国建筑成员企业在隧道建设上的独立成洞能力。据中国隧道建设业绩最雄厚的中铁十二局有关专家介绍,由于隧道建设的特殊复杂性,目前中国长大隧道建设往往需要各大工程局的共同协作。从已建成的前10位高速公路隧道看,除佛岭隧道外,全部都是由两家以上工程局协作完成,比如中国第一长的终南山隧道即是由中铁工、中铁建两大系统的四家工程局协同完成。中建交通佛岭隧道是中国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有史以来各大工程局独立成洞历程第一名,而且远超其它各大局独立成洞业绩,堪为业界奇迹。
 
  中国山岭隧道建设教科书
 
  而最让业界感叹的并不是中国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独立成洞历程的奇迹,而是作为新进入中国大交通建设领域不久的中国建筑,完全依靠自己的实力在佛岭隧道打造成了中国山岭隧道建设的“教科书”。
 
  安全是隧道建设的第一考验。佛岭隧道作为中国已建成的10大特长隧道之一,历时1327天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已经堪为中国山岭隧道建设的教科书。而最重要的是佛岭隧道不仅位于特长隧道前10,而且面对的是全国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风险系数最高的山岭隧道自然地质条件,不仅主洞长度超长,而且施工斜井长度、隧道埋深、通风竖井深度等方面均处于中国山岭隧道前列。由复杂地质条件和高难度施工要求决定,佛岭隧道施工过程始终伴随着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冒顶片帮、起重伤害、淹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灼烫、透水、坍塌、火药爆炸等一系列重大危险源,其中因地质灾害发生涌水11次、突泥3次、大小塌方46次、溶洞偏压1次、岩土体变形位移滑塌1次等。在这种条件下佛岭隧道嫩够做到无一安全事故,被认为不仅是教科书,而且是优秀教科书。
 
  佛岭隧道被称为山岭隧道教科书的第二个原因是多工艺混合使用和现场施工综合管理。施工工艺是山岭隧道建设的关键,每一条隧道都要根据其施工条件确定针对性的施工工艺,几乎每一种施工工艺都需要复杂的资源和技术组织,这正是隧道建设的难度所在,一个企业的隧道建设企业能够应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才能适应不同的隧道建设要求。然而佛岭隧道由于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却要在一个隧道建设中使用多种施工工艺,比如由于围岩等级从V级至II级都出现而且交替变换,佛岭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分别采用了全断面爆破开挖施工(包含光面爆破)、上下台阶爆破开挖施工、三台阶七步爆破开挖施工、双侧壁导坑爆破法等,并多次组织转换交替。
 
  这样的考验在世界隧道建设中也是一种极为挑战性的考验,它比较其不同隧道使用不同的工艺的困难是一种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对企业也是对项目团队的考验,中国建筑学会的专家称在世界隧道建设领域,每次这样的成功都具有教科书的意义。
 
  从掠食者到贡献者的蜕变
 
  “我们是掠食者,我们更要成为贡献者!”中建交通集团董事长这样表达他们的决心。作为中国建筑结构调整和大交通事业的骨干主力,获取大交通市场是基础,而为大交通做出贡献才是成功的根本。

 

 
 
 “品质保障,价值创造”, 发挥中国建筑集约管理的优势,发挥中国建筑科技创新的优势,是交通集团获取大交通市场的利器,更是交通集团为大交通事业做出中国建筑特殊贡献的根本追求。在佛岭隧道建设中一系列技术和管理创新是实现最终成功的关键,而且为自己下一步创造新的纪录留下宝贵积累,为行业做出可贵的贡献。研发了可在极坚硬强磨蚀性岩石中实现高效低耗凿岩的重型三刃形钎头,大大增加了钎具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通过合理配备各种施工机具、设备,缩短各工序衔接时间,达到Ⅱ、Ⅲ级围岩单口月均成洞300m 以上;总结形成了隧道涌水段注浆封堵与超前预加固止水快速施工技术,解决了隧道特大涌水段施工难题;总结形成了特长公路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技术,提高了隧道贯通精度;选用雷达法TRT6000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提高风险预控能力。
 
  目前,精益管理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交通集团在隧道建设领域代表中国建筑树立的一面旗帜。目前交通集团在建的宝兰石鼓山隧道的地质条件之差在国内山岭隧道建设史上极为罕见,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渭河南岸的石鼓镇杨家山的黄土残塬区,全长4330米,是设计院直接认定为最高级(6级)围岩,也就是地质条件最差的隧道,不仅6级围岩长达1000米,而且5级围岩长3000米,再加上隧道洞身上部沟谷内多为常年流水,洞身下穿茵香河、张家沟、刘家河三条沟谷,又位于饱和黄土地区,隧道埋深浅,最小处仅3米,地表水极易涌入隧道,产生突水、涌泥、坍塌等危害。中建交通为确保项目顺利施工,由集团总部专门成立BIM工作组入驻现场支持,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BIM技术应用成效显著,被铁路总公司列为示范工程,成为中国铁路BIM联盟少数发起者之一和唯一的路外理事单位。
 
  手握金刚钻不愁瓷器活
 
  “有了金刚钻就不怕没有瓷器活”,这是经常挂在交通集团周宇騉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中国建筑大交通事业第一品牌的承载者和打造者,周宇騉强调结构调整要硬业绩,更要有软实力,只要真正把中国建筑“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价值观落到实处,真正把中国建筑集约化管理引入大交通建设,就不愁没有市场。
 
  交通集团重组两年多来完成和在建的隧道合计75条,总长度达到110公里,其中1000米以上的长大隧道28条,3000米以上特长隧道8条,不仅集中了中国建筑最主要的隧道业绩,同时年度完成隧道任务量在铁工铁建系统工程局也处于先进水平。特别是,由于目前我们还是大交通领域的新进入者,所获得隧道建设任务往往具有风险高难度大的特点。比如刚刚贯通的佛岭隧道是国内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山岭隧道之一,比如建设中的宝兰石鼓山隧道是铁路总公司认定全国风险系数最高的黄土隧道,比如沈丹客专项目桥隧比高达80%等等。用周宇騉的话说“中国建筑是大交通领域的新手,却要在市场竞争中面对最难啃的骨头,"啃硬骨头"是中国建筑新入大交通领域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也是中国建筑在大交通领域扬名立万的最好舞台!”。
 
  坚定不移贯彻法人管项目,强力凝聚社会优秀人才,是中建交通集团快速形成一流隧道建设能力的关键。比如佛岭隧道施工在最关键的时候,交通集团聘请到中铁系统优秀技术骨干冉道平担任现场总工,他不仅以精深的技术造诣运筹帷幄严控风险,而且屡次在面对涌水、塌方等地质灾害时靠前指挥、坚守一线,为我们带来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注入。比如交通集团重组时已进入施工高峰期的沈丹项目,由于桥隧比高,施工难度复杂,开始时我们过度依靠外协力量,导致现场管理失序失稳面临崩盘的局面,交通集团重组后,集团总部组织铁路公司果断调整,一方面委派师传江等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经理人强化一线指挥,另一方面顶住重重困难坚决清理原有协力队伍,坚决贯彻中国建筑法人管项目的责任秩序,终于实现了可靠有序履约。
 
  坚定不移贯彻法人管项目,强力凝聚社会优秀人才,也是中建交通集团重组后快速确立中国建筑大交通事业第一品牌的核心。2012年7月重组至2013年5月交通集团完成第一轮标准化,建立了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至2014年5月完成第二轮标准化,对原有规章制度体系进一步实现流程化、表单化,提高运行效率,并深度推进信息化。2012年7月重组时交通集团拥有员工不足2100人,截止2014年末集团员工总数达到6500人,其中70%的员工来自中建系统以外。中国建筑的集约管理和社会优秀人才的结合,就是中建交通的金刚钻。
 
  中国建筑结构调整还在路上。结构调整不仅要硬业绩,更要软实力。交通集团将牢记“拓展幸福空间”的使命,秉承“中建交通,先行天下”,先行创出,为人类打造舒适的生存空间,帮助世人用舒畅心通行天下,坚定不移为中国建筑大交通事业创出一番崭新天地。
 
 

0相关评论

更多>相关BIM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BIM新闻
阅读排行
评论排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本站动态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我们的服务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帮助中心
积分规则
网站留言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