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BIM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他对城市建设工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是全国最早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城市之一,BIM技术在上海的各大项目建设中已多次应用,现整理出BIM技术在上海的应用案例专题,全文如下:
上海中心
将在2015年年中竣工运营的“绿色垂直城市”上海中心是上海市应用BIM技术的代表性项目之一。作为举世瞩目的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在设计施工难度巨大的现实下依然保障了2008年建设之初制定的工期及预算,所依靠的就是BIM技术的研发与广泛应用。
2008年当项目尚处在方案设计的时候,在国内建筑行业对BIM缺乏认识、更无超高层项目案例可循的情况下,上海中心超前思考,分析研究国外成功案例,经过多次论证,决定将BIM引入上海中心的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并首次在项目承发包过程的合同条款中加入技术要求来约束承包商必须在项目中应用BIM技术。正是这种运作最终形成了“以建设单位为主导,参建单位共同参与的基于BIM技术的精益化管理”的创新管理模式。
上海中心竣工后,通过BIM建立起来的建筑信息模型,还将延伸应用于大厦的物业和运营管理。特别是在灾害应急方面,上海中心也将利用BIM及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制定避免灾害发生的措施。当灾害发生后,BIM模型可以提供救援人员紧急状况点的完整信息,有效提高突发状况应对措施。
BIM技术在现代建筑施工中起到了不容小视的作用。BIM的出现,使建设施工日常工作的技术手段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思维方式的转变。
除次之外,上海又一地标性建筑国家博览中心,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也采用了多项高新技术,保障施工进度。施工方应用BIM技术模拟分析数据,解决地铁运营及安全问题。
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造型
|
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造型 总面积147万平方米的展馆从设计图纸到基本建成,只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
作为“四叶草”中心部分的E馆,位于地铁2号线正上方。由此E馆的地下室分为南北两部分,又紧贴地铁隧道,而地面上的建筑部分同样分为南北两半。为了让E馆地面建筑的重量不压在地铁上面,又能将南北两半连成整体,技术人员最后决定在地铁上方采用大跨度的挑空钢结构,将2万吨的承重放到地铁两侧。这种从未采用过的大胆设想是否可行?施工方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模拟分析数据,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在基础建设方面,BIM的应用也相当广泛。
隧道施工
上海延安东路隧道东向西路段进行大修,施工已经一个月。早在大修工程设计阶段,施工人员就利用BIM技术把施工项目建立模型,全部可视化, 使施工现场顺利进行。
早在大修工程设计阶段,施工人员就通过BIM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把所有施工项目建立模型,风道板怎么切割,怎么用工程车取下来,放到哪里,怎么拉走,全部可视化,像一部三维动画片。
延安东路隧道大修工程,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首次在基础设施施工中全面深入的应用。将近一年工期的所有施工项目全部在电脑中进行了预施工,施工现场工效提高了30%。即将进场安装的设备的各种信息也会全部记录到模型中,未来的运营阶段,它们会显示出巨大的价值。
施工阶段设计阶段有大量的信息,通过BIM的手段移交到运营阶段,比如,这些设备的维护保养信息,厂家信息,全部集成到模型里,未来维护运营的单位,只要在模型上调用下信息就能查到需要的数据。另外还有一些结构性的数据,比如哪些些点漏水,对我们未来十年二十年去研究隧道的长期性能这些都是宝贵的数据。
此外,在世博园区、迪斯尼等项目上的BIM应用,为上海市基本建立起利用BIM提高建设管理效率的实践体系;浦东机场利用BIM改进机场运营管理的实践探索,作为这一领域少有的创新尝试,对于今后建立建筑运营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起到重要作用。
未来,上海将进一步由政府通过工程试点和技术研发工作解决BIM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基础性问题和政策环境建设问题,同时由市场决定BIM价值和技术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BIM技术在促进社会合作、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巨大潜能。
素材来源:中国建设报 澎湃新闻网 东广新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