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建八局上海西虹桥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了由255块预制梁、预制柱、叠合板等预制构件“搭积木”般建造出来的“装配式建筑”——上海西虹桥售楼处。据悉,该项目的预制率高达80%以上。
该售楼处是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八局”)地产公司中建东孚投建的上海首个高PC率绿色高品质PC装配式项目。
中建八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斯表示:“每一个锐意进取的中国企业,都在思考着属于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大力推进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就是我们的责任篇章。在这个过程中,中建八局也完成了从‘施工方’到‘绿色建筑集成商’的华丽转身。”
“搭积木式”公建受青睐
与传统建筑施工方式相比,PC公建具有设计标准化、构建工厂化的明显优势,在切实提高建筑效率的同时,又代表了绿色环保的现代建筑理念。
中建八局一直是绿色施工的先行者,是国家《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主编单位。除了自觉推行“绿色施工”,还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运营维护等方面入手,以绿色建筑“星级认证”为主要手段,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减少污染,确保建筑物全周期的绿色。
上海西虹桥售楼处工程,建筑面积1154平方米,建筑高度9米,后期要作为物业管理用房。
该项目具有5大技术亮点:第一,售楼处采用了自主研发的装配式预应力框架结构体系。该体系通过实验研究,将预应力技术与装配式结构相结合,框架主梁后张预应力筋穿过梁柱节点核心区,不仅跨度大,结构受力也更加合理。该体系已写入上海市地方标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公共建筑设计规程》中。
第二,装配式结构深化设计在设计初期便已介入,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有效结合,使施工图设计一次成型,避免了重复改动,节省了设计时间。
第三,采用数字化移动式预制构件生产模式。在现场搭设预制构件生产区,构件质量达到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的质量。
第四,将BIM技术应用于项目全过程。在深化设计阶段,中建八局有效应用BIM技术,对预制构件尺寸、钢筋及埋件位置进行碰撞检查;在构件生产阶段,应用BIM绘制预制构件三维模型,使施工人员更全面、更直观地熟悉深化设计图纸;在构件吊装阶段,应用BIM技术对安装过程进行动画模拟,校正安装方案,保证工程安装顺利进行。同时,中建八局拟将BIM技术用于工程后期运营维护中。
第五,售楼处项目首次采用3D打印柱模壳,现场浇筑核心区混凝土,省去了模板支设工序。
相比传统的施工方式,PC公建还有着环保节能的特点。中建八局总工程师马荣全解释说,由于建筑部件都事先在工厂流水线上预制完成,现场只需装配施工即可,减少了建筑垃圾、建筑污水和建筑噪音,有效降低了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排放。
全产业链协同建设
中建八局是国内最先涉足PC建筑的企业之一,称得上是PC建筑产业的“排头兵”。2014年4月,由中建八局施工的全国首例全预制装配式候车楼工程,在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完成安装。
让中建八局“领先”的法宝之一,就是集团的一体化优势,从建筑投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制造到管理服务“一手抓”,打造出建筑业的“全产业链”。在“全产业链”运作模式的支持下,在施工时遇到的“疑难杂症”,在设计、研发和制造阶段便可以提出解决方案。
上海中建东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同样践行“全产业链”产业模式,借助中建八局雄厚的综合优势,致力于打造贯穿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的绿色地产。
除了从研发到施工的完整体系外,中建八局还成立了工程研究院。据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的范新海博士介绍,2014年5月,研究院与同济大学合作研发完成了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装配式预应力框架结构体系,该体系在西虹桥项目售楼处的成功示范,不但技术上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还弥补了相关实验领域的空白。
助力上海“预制”发展
近年来,上海重点在项目落地、机制建设、政策引导、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推动建筑工业化。2014年7月1日发布的《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 2016)》中提出,到2016年,外环以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凡技术上适合的,原则上需全部采用PC技术建设,其推“绿”力度堪称“全国最大”。
在政府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同时,中建八局也在不断积累经验。为满足上海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需求,中建八局下阶段还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在产能匹配、技术匹配、机制匹配三方面为上海住宅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根据计划,中建八局还将在建立专业化产业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构件工业化、自动化生产线及成套技术,将预制构件工厂化,为上海加速推进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产能保障。
在上海市政府和中建八局的共同努力下,传统建筑企业的改革和转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内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步伐的再次加速,将为上海建筑业“预制”一个高效而绿色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