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登顶632米“申城之巅”
2015-06-03     浏览:15    评论:0        
导读:2014年8月3日上午10点59分,随着塔冠结构中最后一榀鳍状桁架缓缓起吊并安装到位,历时近6年建设的上海中心按计划顺利达到设计高度632米,刷新了申城之巅的新纪录。 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耀、上海建
 

  2014年8月3日上午10点59分,随着塔冠结构中最后一榀鳍状桁架缓缓起吊并安装到位,历时近6年建设的“上海中心”按计划顺利达到设计高度632米,刷新了“申城之巅”的新纪录。

       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耀、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杭迎伟等业主、总包、设计和监理单位的领导及工人代表近百人出席结构封顶仪式。仪式正式开始前,“上海中心”业主与总包共同举行了媒体见面会,约20家媒体出席。

       继2013年8月3日实现主楼核心筒结构封顶后,“上海中心”在业主、总包、设计、监理等数百家单位的通力协作下,在“混凝土一次泵送至620米高空”、“我国安装最高的冷却塔(120层、561米)和安装最高的变配电站(116层、536米)”等方面攻克了诸多难题,成功完成塔冠结构封顶。

 1.jpg

       “上海中心”的塔冠,位于主楼第118层至137层,546米至632米高度之间,总垂直高度86米。这顶戴在整座大楼头上的“皇冠”,不仅因632米的制高点傲立申城,更因集钢结构、幕墙、灯光秀、风力发电、通讯、耗能支撑、设备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而独具特色。比如,漏斗形的女儿墙将把雨水导入巨大的水箱,供大楼循环使用。又如,塔冠内与外幕墙整合在一起的一排排风力发电机将为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做出贡献。此外,塔冠部分还将是未来“上海中心”灯光的点睛之处。

       “上海中心”塔冠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观光层、机电设备层、阻尼器观光层和鳍状钢桁架幕墙系统等4个建筑功能区。整座塔冠结构形式多样,空间关系复杂,包括核心筒内外八角框架结构(第125—132层)、第119—121层转换结构、外幕墙鳍状桁架支撑结构,集中了擦窗机、风力发电机(第122—124层)、阻尼器、冷却塔、水箱、卫星天线等特殊设备,空间定位和安装难度极大。

 2.jpg

       为此,工程总包方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工厂化制作、单元式拼装,“设计、加工、安装一体化”和“钢结构、幕墙、屋面一体化”的“两个一体化”施工管理的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国际工程领域先进的管理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发挥其信息化、数据化、参数化优势,利用其超强的空间表现能力,建立塔冠结构整体信息化模型,并预先对塔冠施工流程进行全过程模拟,在实际施工前明确全部施工流程和工艺顺序,先后攻克了钢结构幕墙深化设计和施工时精度匹配要求高,钢结构与LED、风力发电机、擦窗机等设备专业界面的施工流程和工艺顺序相互制约,组织难度大等难题。面对600米以上高空风力强、湿度大、气温低、安全管控难度高等恶劣的气候环境和施工条件,建工集团旗下的上海机施等子集团充分发扬了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市府命名的“吊装英雄队”精神,完成了600米以上三台2450吨•米的大型起重设备的拆除和一台塔吊的安装任务,完美实现了钢结构和各专业设备的精确施工搭接。

       “上海中心”完成塔冠结构工程后,任务依然繁重:塔冠中安装机电系统,塔冠顶部安装擦窗机,安装556米至632米的外幕墙系统,在124层、574米的钢结构之上安装国内最高的风力发电机组,在125层、580米安装世界上第一次引入电磁原理的阻尼器系统,国内首次在600米以上安装4台塔吊、拆除5台塔吊,以及内部装修、机电和裙房工程等施工。

       “上海中心”今年年底将实现除酒店精装修部分外的土建竣工,2015年年中将投入运营。

 
 

0相关评论

更多>相关BIM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BIM新闻
阅读排行
评论排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本站动态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我们的服务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帮助中心
积分规则
网站留言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