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BIM技术在国内建筑业的日益普及,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于现场施工管理,实现高科技与传统管理的有机结合,使BIM技术真正服务于项目生产,已经成 为了摆在建筑施工单位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2013年,中建五局安装公司杨浦311项目BIM小组在了解 到项目绝大多数技术人员每人都有一个Ipad,且Ipad每秒钟便可卖出一个的情况时,大胆地提出了将BIM、Ipad与现场管理相结合的设想,并进行实际应用。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项目专业主管对现场进行技术交底与检查时,需带齐各专业图纸,有时候甚至要带上项目综合图,既累赘、影响工作效率,也易造成沟通的 不顺畅。而BIM技术的应用需要电脑,往往也是在办公室进行,即便是手提电脑,进入施工现场也极为不便。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交底时,常规作法是在办公室根 据拟交底的内容在BIM模型上选择视角并打印好图纸,在交底过程中,如果交底内容发生变化,则需回到办公室重新进行打印,既浪费人力与时间,也造成了办公耗材的浪费。
而Ipad与BIM的结合,则轻松地解决了BIM应用、管理与现场脱节的问题。杨浦311项目BIM小组将BIM模型导入Iapd中,利用模型动态漫 游,与现场实时动态对比,而且通过分专业奖模型导入Ipad中,组织参建方再现场通过开启各专业图层,进行方案讨论或会诊。实现了任意视角,多专业的信息 可视化。提高了方案的针对性和交底的效率。
以杨浦311项目为例,办公楼公共走廊宽度2000mm、层高4300mm、结构梁为700mm、梁底标高、3600mm。室内精装吊顶净空要控制在 2800mm,扣除楼骨和灯具安装空间,留给机电的实际安装空间为600mm。而该处的机电管线密集,需分4层排布,需要沟通协调的建筑承包商也非常多。 项目部通过IPAD将BIM模型引入施工现场,及时了解各专业的设计情况,并进行现场沟通协调,比常规的在会议室进行沟通协调提高了近3倍的工效。项目部 新颖的工作方式,得到了业主、监理、总包的大力赞赏。
安装公司参建的项目多为港外资项目,其特点之一便是设计变更频繁。现场参建单位众多,如何快速、便捷地将最新的设计要求传达到每一位技术人员,以便及时 调整施工方案并进行交底,确保施工不出现偏差?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建五局安装公司“比爱慕”BIM组引入了分布式云平台技术,建立了云平台工作组,由管理员根据设计变更情况进行数据更新,工作组成员在wifi环境下打开ipad,即可收到模型更新信息,实现,信息无障碍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施工质量。
同时,云平台工作组成员在进行现场检查时,应用ipad对实时记录问题并保存视点,在wifi环境下将检查信息上传至云平台工作组,或定向发送给工作组相关 成员,还可就施工难点、技术疑难进行实时沟通,实现了实时动态校验和多个用户之间的多方监控、快捷沟通。
同时,安装公司还尝试利用BIM模型的信息化功能进行物业管理。通常的方式是在所有设备上张贴二维码,通过扫描获取构件的ID号后,再通过BIM模型的 ID号获取构件信息。而二维码数量庞大,制作张贴难度大,容易损坏,超高和隐蔽构件的二维码的获取难度尤其大。中建五局安装公司“比爱慕”BIM小组,通 过云平台技术,实现了模型的构件与现场构件的一一对应,建立了多个物业管理的分区巡更视角管理系统。云平台成员打开相应空间的视角,利用ipad的陀螺仪 和和操纵杆能快捷的找到相应的构件并获取构件信息,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并从根本上解决了超高、隐蔽构件的可视信息管理。
此外,安装公司还将BIM技术的应用延伸到了工程维保、回访的过程中,提高了用户满意度。无锡恒隆项目建立了分布式云平台BIM库管理系统,并将其纳入 售后服务的档案数据库,通过云平台对维护部人员进行管理,实现维修人员在世界各地均可随时获取相关建筑相关构件的信息,提高了回访、售后的工作效率,创新 了回访及售后模式。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谁能够抢先掌握最新的信息化工具,谁才有抢占发展的先机。
中建五局安装公司敏锐地意识到了“云”技术与ipad对传统管理 模式可能造成的冲击,抢先一步,将“云”技术和ipad,将BIM应用从台式电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实现了项目团队所有人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创新了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BIM技术应用再次引领了行业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