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渐渐远去,简单地依靠土地增值和粗放型管理就能赢得暴利的时代已经结束,这已然成为业内共识。因此,当下如何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进行有效成本风险管控已成了开发企业的当务之急。在这一大背景下,BIM逐渐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什么是BIM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那么究竟何谓BIM呢?目前比较流行的释义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解释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另一种解释是:BIM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过程,BIM 把建筑业业务流程和表达建筑物本身的信息更好地集成起来,一方面是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另一方面也是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随着BIM技术日趋成熟,将来一定会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中。
除了以上两种释义,正大置地研发部经理张锦斌在3月27日召开的2013年总工联席会第一次会议上,还提出了另外一种看法。他认为BIM应该不仅仅是一项设计手段,它应当是一种管理流,这个流动是带着规范趋势的,把设计意图、设计标准以及原始的用户需求和他们的成本需求,转化为一些列的参数,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这些参数在建造中得以实施,并且能够保证要素的连续,直至进入运维阶段,在更漫长的建筑生命内,确保管理项目的团队能够理解设计意图,能够根据最初的设计意图制定出最适合实施情况的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以上几种对BIM的定义都有其合理性,但却都又其局限性,难以完全简洁明了的把BIM究竟是什么说清楚,也正是由于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得到公认的明确的定义,直接导致了BIM在推广过程中的困窘。
我们需不需要BIM
除了捋顺讲明什么是BIM,当下BIM还面临着另一个困窘,即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它。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总建筑师、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薛峰表示,目前建筑领域各个环节都已经有了非常先进的软件,可以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这就提出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我们究竟需不需要BIM。
那么使用者是怎么看待BIM的呢?中国中建地产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高级经理吴峥在联席会上表示,开发商最为关注的是BIM能否在工程的质量检测、成本节约、工期管控、安全监管上发挥巨大作用。显然,开发商所关注的是BIM是否能够切实为他们带去利益,BIM在这几个或者某一个方面能够切实发挥作用。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存在着“可接受的浪费”,如何剪掉或者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是当房地产行业走向成熟后,企业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因此,如万科等行业巨头已经想出了诸如“工业化建造住宅”等各种各样的办法。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孙克放在联席会上就提出需要反思:“没有BIM技术我们的确可以做项目,但流程里面、做的方法上面会不会有很多的浪费,会不会有超支”,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开发商在具体的工作流程中是对BIM有需求的。
从市场大背景来看,同样需要BIM。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近日就表示,“利润空间收窄是正常的现象,也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他认为,如果企业不能找出新的创利来源,或者无法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的状况将在更长时期内持续。介于此他提出建议——“精细化的管理、品牌化的经营、规范化的服务将是今后房企持续发展的着力点。”从这一点来看,合理的对BIM加以利用,将会对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
BIM的推广应用需解决哪些问题
BIM进入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然而较之过去房地产开发的“黄金十年”,BIM简直可以用默默无闻来形容。虽然在一些项目上也有应用,而且技术上也日趋成熟,但要贯彻到整个产业链,使BIM真正融入中国建筑行业显然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总体而言,BIM是市场规范化的产物,是全社会各行业生产标准到位的产物。若想在国内这么不规范的大环境下普及BIM,是件伤筋动骨的事情。这已不是行业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问题了。那么退而求其次,首先就要理清目前阶段,BIM可以在哪一环节进行应用。
联席会上,在场嘉宾纷纷表示目前在设计环节,BIM已经可以发挥作用,在其他环节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联席会上,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BIM经理张学生提出了他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他称“目前阶段,不建议所有项目都用BIM,只是在大型商业综合体,结构、设计、功能等非常复杂的项目上使用”。
其次,BIM与现有技术和软件能否兼容也是其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现有的二维设计所带来的不足,已然为产业和市场所习惯。比如,施工人力成本和场地成本较低;由于设计缺陷所造成的工程问题解决成本也相对较低;同时3D设计的收益和成本未被良好的评估或未被市场所认可。
第三, BIM对构件元素具有一定依赖性,国内软件公司基本没有BIM概念的设计软件,而国外软件产品在构件元素的本土化上做的不够,这就使得国内设计院如果要使用BIM设计软件,就必须自己开发构件,这对于设计院来说,是很难承受的。
第四:BIM的服务流程是严格遵循建造开发程序的,所以BIM的模型总是从设计阶段开始,那么这些模型也因此首先服务于设计的需求,满足“是什么”这个要求,在建造阶段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要求,需要模型深化到“怎么做”的阶段,而到成本控制的程度则不仅仅需要知道“是什么”,“怎么做”还需要知道“做了多少”。这种信心动态变化的模式,又没有持续的技术保障,这会给工程量统计带来相当大的麻烦,这个问题再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会存在。
再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国内目前缺乏系统化的、行之有效的BIM标准,这些标准包括数据交换标准,BIM应用能力评估准则,规范BIM项目实施流程等。而在美国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这些标准早已推出,如美国的NBI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