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助力上海百年老桥“乾坤大挪移”
2015-06-09     来源:中国防水在线    浏览:39    评论:0        
导读:上海苏州河上的百年老桥浙江路桥5月29日正式挪移大修,大修工程运用了BIM技术建模,整个移桥流程就像动画一样在电脑上虚拟运行一遍,预检各种碰撞。 5月29日,上海苏州河上的百年老桥浙江路桥迎来一个重要的日子整体
  上海苏州河上的百年老桥浙江路桥5月29日正式挪移大修,大修工程运用了BIM技术建模,整个移桥流程就像动画一样在电脑上虚拟运行一遍,预检各种碰撞。

        5月29日,上海苏州河上的百年老桥浙江路桥迎来一个重要的日子——整体移桥大修。上午7时,一台600吨级的履带吊缓缓将浙江路桥的北端吊起,同时苏州河上停泊的浮箱则运行到桥下,通过排水浮托将老桥缓缓抬升。10时18分,桥身的一端已上岸,安置在液压模块车上,配合浮箱继续向北移动……从起吊抬升到最终整体移桥上岸,整个过程计划在20多个小时内完成。 
        浙江路桥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的一座木桥。现存的浙江路桥始建于1908年,当时工部局采用英国的设计方案,建成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桥梁,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重力式桥台。它是苏州河上仅存的第二座钢结构老桥,更是我国乃至亚洲唯一一座仅存的鱼腹式钢桁架桥梁。此前,浙江路桥只在1976年进行过一次整体大修。之后,小修小补一直不断。“服役”107年来,桥梁钢结构承载力渐渐减弱,腐锈和疲劳程度愈发明显,亟须一次全方位的大修。 
        浙江路桥大修工程总承包单位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移桥施工由上海建工机施集团实施。 
        上海市路政局道路建设处副处长商国平介绍,本次大修工程面临许多难点,一是桥体年代久远,节点受力状态难以精确计算分析,需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阶段对桥体进行必要的加固,并全过程监测桥体受力状况;二是场地条件复杂,需在道路及河道上同时作业,施工区域跨越黄浦、闸北两区,多方协调配合尤为重要;三是桥体跨度大、重量大、移桥难度大。上海市政总院大桥院副总工程师陈亮告诉记者,在移桥前,施工人员用切割机凿除桥面的混凝土及附属设施,将大桥重量从600多吨减轻至400吨左右。即便如此,由于施工场地狭小,大桥跨度达59.75米,如何合理布置机械,选择安全施工工艺是工程一大难点。 

        与上海外白渡桥在长兴岛沿岸维修不同,由于苏州河通航限高,浙江路桥是“上岸维修”。陈亮说:“这是两种不同的施工工艺。此次浙江路桥工程的技术准备期是半年,自4月18日正式封交以来,我们加快了移桥的施工准备。施工队在工地拼装起一台600吨级的履带吊,并对基础作了整平和加固。项目部还从扬州定制了两个长24米、宽8米、高4米的浮箱。现场还准备了6辆模块车,3辆一组,用于从岸边到厂区的运输。” 
        整个移桥过程分为四个步骤进行。上海建工机施集团浙江路桥移桥工程项目总监贾宝荣介绍:“第一步是履带吊与浮箱配合,由履带吊将桥身从北部起吊,同时浮箱在水面上配合将桥身浮托至苏州河北岸,使桥身一端靠岸。第二步是模块车与浮箱的配合,将桥身一端安置在一组模块车上,由模块车与浮箱配合继续向北移动。第三步,履带吊在桥身南端起吊,使桥身另一端安置另一组模块车上。最后由两组模块车将整个桥身运送至苏州河以北150米处的厂房内维修。” 
        浙江路桥大修工程运用了BIM技术建模,整个移桥流程就像动画一样在电脑上虚拟运行一遍,预检各种碰撞。项目经理钱程说:“运用BIM建模,大桥每一个部件的信息可以追溯到具体时间、加工单位,对应到图纸,信息集成后,可以提供给路政局,方便后期管理和维护。” 
        在封桥后,浙江路桥经过600吨履带吊布设、桥体加固、施工监测、桥面铺装拆除、水上锚桩布置、河道疏浚等准备阶段,桥身终于在昨日进行顶升平移。
 

0相关评论

更多>相关BIM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BIM新闻
阅读排行
评论排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本站动态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我们的服务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帮助中心
积分规则
网站留言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