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东莞松山湖的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是万科董事长王石特别钟爱的地方,他还在深圳总部的时候隔三差五就来看看,和工程师们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即便后来去了美国和英国游学,每次回国只要行程充裕,他都会来这里再走走,看看研发的最新成果。在东莞松山湖这片占地200亩的土壤上,万科的科研团队着眼最前沿的建筑技术,实验住宅的一切可能性。从2006年开始,这里见证了万科的绿色建筑技术从无到有的成长之路。
工匠精神 精细化产品 万科董事长王石曾无数次在各种场合被人问及为什么要做住宅产业化,他的回答很简单:“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被市场淘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是万科很早就提出的概念,但在当时的状况下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儿。如今,一条相对完整的住宅工业化产业链已逐渐成型,不但越来越多的万科项目实现了工业化建造,而且更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工业化建造。
的确,稍微留意一下万科在过去黄金十年大步跨越发展的历史,便不难发现,近十年是“房地产界文科生”的万科华丽转身的十年,万科摆脱了擅长营销和设计的传统印象,以冷静的理性开始“玩硬儿”的。
工业化建造是一场“硬仗”。从2005年建造工业化1号楼开始,万科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核心部门—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先后完成了6幢工业化实验楼的建造,才较为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了日本工业化技术体系的精髓与内涵。除了全面学习日本的工业化技术体系之外,万科还尝试结合具体项目的实施情况推陈出新。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业务经理谭宇昂介绍:“在万科现有住宅工业化产品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和要求。例如现阶段正在研究的无砌砖内外墙项目,外墙全部使用现浇混凝土,这样既省去了抹灰的工序又能达到平整度的要求。内墙则用轻质混凝土条板或轻钢龙骨的石膏板等可快装快卸的隔板来取代砌砖,这样减少了现场工程的时间,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平整度和质量。”
同时,万科正在研究的大空间户型也将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居住可能性。万科建筑研究中心业务经理谭宇昂表示,在装修时承重墙是不能拆的,如要改变空间只能拆掉非承重墙。但在未来我们的房子里通过结构的布置,可以做到没有承重墙,提供给用户一个完完整整的大空间,自由组合,未来通过快速可拆卸的隔墙可以轻松地将三房一厅变成一室三厅。
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万科强调提高效能,减少用工和能耗,这就是万科著名的“两提一减”的建造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万科通过工业化建造方式,实现质量控制、项目管理、建材把控、产业工人培养的高度结合,并为未来的人居生活提供更高层次的品质体验,以及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技术力量 改变居住方式
别看现今万科对于住宅产业化可谓驾轻就熟,信手拈来。这着实经过了一段漫长而痛苦的时期。
万科几乎是目前行业住宅产业化的唯一实际推动者,这是值得骄傲却也非常尴尬的事。谭宇昂表示:“也许我们内心都知道这件事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当身边没人做,只有我们自己的团队不断地努力,这个研究和实践过程非常的痛苦和孤独。”
的确,自1999年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出台,万科成为了第一个响应的开发商,并始终坚持住宅产业化的道路。
2003年建立集团内部标准化部品库。2004年开始启动工厂化,选择预制混凝土结构(PC)进行技术研究。2005年万科1号实验楼对各种工业化建筑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验。
|
2007年,万科建研基地正式落成,成为行业中第一个获得“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称号的企业。2008年开始,万科建筑研究中心通过基地研发的输出,将技术成果付诸实践,在上海、深圳、北京试点。2010年,万科主流住宅产品已经实现100%全装修。
敏感神经 保持好奇心
如今,万科已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逻辑的研究体系,扫描全球所有新科技领域的动向,然后判断与主营业务的相关程度,再做落地化的研究。
在住宅产业化领域,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正在逐渐成为推进绿色建造的重要手段。今年早些时候,王石已透露在住宅产业化完成后,万科正积极推进BIM技术的应用。
这项技术可以覆盖从设计、采购、工程管理、结算的所有环节。谭宇昂介绍:“在BIM建模中,整个设计施工过程都将是可视化的。”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要素进行模拟实验,如日照模拟、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在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也就是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
BIM技术还可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实现成本控制。及时识别危险源、可视化安全交底、方案模拟、减少安全隐患、大幅增加利润降低成本等方面都会发挥巨大的效应。
BIM技术通过数据支撑、技术支撑和协同支撑等,基本颠覆了传统的设计建造方式,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便利,显然,这与万科提高质量、提高效能、减少用工的发展模式非常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