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建筑市场监管处处长沈红华
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技术作为促进建筑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应用与推广将对我国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与转型升级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为城市的建设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效益。
上海是全国最早应用BIM技术的城市之一,目前该市的一些重要工程项目都使用了BIM技术。为更好地以BIM技术为抓手,大力推进建筑业向信息化和工业化转型升级,日前,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在该市建管委的支持下,组建成立上海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中心(以下简称“应用推广中心”)。在应用推广中心成立大会后,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建筑市场监管处处长沈红华就该市BIM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展望,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市场力挺BIM发展的动力与行动等方面作了全面解读。
政府搭台:部门联动健全规制
问:为进一步实现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住建部指导下,各省市都发布了指导意见与实施办法。请谈谈上海所出台的各项助推BIM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
沈红华:上海市政府在推进BIM技术应用方面可以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为加快推进BIM技术在全市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去年10月份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在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全市BIM技术应用的阶段性目标。
为加强BIM技术在全市的应用推广,提高市相关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和协同联动,今年初,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发文成立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联席会议主要负责制定BIM技术应用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由蒋卓庆副市长担任总召集人,市建管委、市发改委等14家单位作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建管委,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与此同时,为加强BIM技术支撑和对外培训、合作、交流等工作,上海市建管委还支持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组建成立了应用推广中心。
问:上海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所做的工作不止如此,有些政策措施听说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当中,能否预告一下即将出台的各类政策信息?
沈红华:我们正在组织开展BIM标准体系研究,并正在制定本市BIM技术标准体系。今年计划编制6本标准,包括《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市政给排水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市政道路桥梁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和《人防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校准》。这6个标准已在今年春节前完成了全部开题工作,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会正式出台。
同时,为满足近期BIM技术应用的需要,上海市建管委组织了高等院校和设计、施工等单位开展本市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以下简称《应用指南》)的编制工作,将形成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等全生命周期BIM技术主流应用点的流程、数据要求和协同等应用性指南,为建设各方或者政府部门评判试点项目是否应用BIM技术提供了一个基本依据。《应用指南》已于近期出台。
此外,我们还启动了基本BIM技术应用的招标文件和合同示范文本编制工作,预计配套的相关文件将于今年三季度发布。
问:上海刚刚被确立为全球科创中心,那么建筑业该如何更好地落实科技创新理念,特别是在BIM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与其他省市相比,上海的优势在哪里?
沈红华:上海的优势在于:第一,自上而下推进新技术的意识,是目前全市大力推进BIM技术的重要思想基础。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把建筑业的信息化、工业化及绿色化作为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后续的推进过程中,市建管委和其他相关部门也都对此充分认可并趋同一致,所以协调推进工作就能比较顺利地展开。
第二,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也是上海的优势所在。特别是一些上海的大型国有企业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一方面引进符合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来组建企业的BIM工作室和研究站。他们的整体技术条件和创新能力为全市推进BIM技术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政府搭台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上海BIM技术快速发展起到了扶持效应。据了解,上海出台的《指导意见》是全国第一部由市政府办公厅层面专门发文针对BIM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这成为了全市大力发展BIM技术应用的引领性政策导向。此后,还专门为配合《指导意见》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将任务再作进一步的细化夯实。
市场主导:让企业在新技术应用中“冲锋陷阵”
问:您刚刚提到了一些企业在推进BIM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能否具体谈谈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如何在新技术的应用中“冲锋陷阵”的?
沈红华:加快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企业和行业等方方面面。在具体工作中,应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定位。我认为,业主是推动BIM技术应用的主要力量,没有业主牵头的BIM技术应用不能真正实现它的核心价值。
可喜的是,部分大型企业高度重视BIM技术的应用,如在上海迪士尼项目中,建设单位成为全面应用BIM技术的主导力量,在已建设的一期大部分项目中应用了BIM技术,通过互联网建立起了设计施工监理与业主协同管理的平台,在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又如,从2012年开始,上海申通集团就将BIM技术引进到轨交建设中,有效地提高了项目设计品质及工程施工质量。同时,申通还应时发布了企业级的BIM标准,截止到2014年9月,共发布了5本企业级BIM应用标准。此外,申通还牵头发起成立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包括了上海轨道交通咨询、设计、建设、运维领域的多家企业及BIM咨询供应商,基本覆盖了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各个重要环节。
问:除了建设单位,其他建筑业企业,如设计、施工单位在BIM技术的应用上表现如何?
沈红华:近期,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办公室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市部分建设项目和参建各方了解和应用BIM技术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有90%的企业了解和接触过BIM技术,其中有71%的企业已在项目中应用BIM技术。有63%的企业组建了专门的BIM团队,以协助和支持现有业务及项目的BIM技术应用。78%的企业制定了三年或三年以上的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BIM应用规划,以大型企业为主。
近期,在市科委的支持下,计划开展研究BIM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项目,将有望系统地解决BIM技术在建模、可视、分析、模拟、控制、协同、工程量计算、数据交换和存储等关节环节上的难题瓶颈。目前,该项目已作为招标课题放在了市科委的网站上,目前反馈的情况显示,申报做这个课题的企业特别多,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对BIM技术的参与热情。
社会助力:共同破解BIM应用难题
问:上海市建管委支持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成立应用推广中心,请问协会的优势在哪里?
沈红华:政府在推广新技术的起步阶段应该起到引领作用,但实际上创新的主体始终是企业,在整个技术层面相对成熟以后,政府应该考虑退出机制,让市场真正唱主角。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一个非政府组织将政府的声音向行业和企业做适时的传达。之所以选择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是因为我们希望这个组织能把建筑业全产业链的企业全部串联起来,具备全行业的整合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能够将业内骨干企业和高层次专家聚集,来共同研究破解BIM在应用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同时,根据《指导意见》的精神,要求通过BIM技术与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建筑业向信息化和工业化转型升级。所以,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就成为了“不二人选”。
问:目前社会上各行业、企业也自发开展了BIM技术的相关工作,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此您对此怎么看?
沈红华:《指导意见》出台后,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反响强烈,普遍认为上海的《指导意见》较为“接地气”和具有操作性。据我所知,很多行业、企业等自发组织宣贯和BIM竞赛,大家报名参加踊跃。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迹象,表明了整个社会、行业对BIM技术非常关注,大家都持有积极欢迎的态度。
此外,相关部门也积极开展推进工作,如市发改委和财政局进行了项目配套经费的研究,市经信委开展了企业联盟和扶持政策研究,市科委支持开展了BIM技术科研课题的立项工作。
项目先行——鼓励企业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
问:请介绍一下上海在推广BIM技术应用于项目时,特别重视的推广方向?
沈红华:根据之前提到的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全市建设项目和参建各方了解和应用BIM技术情况的专题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116个本市BIM技术应用的建设项目中,政府投资项目占总项目数的66%。所以,我认为政府项目占主导是上海应用BIM技术的一大特色。上海也一直要求政府项目在新技术的应用中应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7年,上海市规模以上政府投资工程全部应用BIM技术。根据要求,2015年起,选择一定规模的医院、学校、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等政府投资工程和部分社会投资项目进行BIM技术应用试点;2017年起,本市投资额1亿元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市重大工程,申报绿色建筑、市级和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施工等奖项的工程,实现设计、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世博园区、虹桥商务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前滩地区、黄浦江两岸等六大重点功能区域内的此类工程,全面应用BIM技术。
问:请介绍几个具有上海特色的BIM技术应用项目实例。
沈红华:世博会博物馆是上海首个落实BIM技术应用专项配套资金的政府投资项目,市发改委在立项批复时对该项目的BIM技术应用配套费用进行了专项列支。该项目BIM技术应用覆盖设计、施工、运维三个阶段。
上海市卫生系统也大力推进BIM技术在医院系统的运用,目前已经在上海市瑞金医院肿瘤(质子)治疗中心及上海市胸科医院科教综合楼项目开展BIM技术应用试点。
另外,上海标志性建筑——上海中心也在建设过程中开展了部分的BIM技术功能性应用。比如,尺寸各异的玻璃幕墙因为运用了BIM技术,2万多块玻璃幕墙没有一块需要返工。
问:下阶段,相关部门将为推广BIM技术在项目上的应用出台哪些利好政策?
沈红华:我们已起草了《关于本市开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即将开展BIM技术试点项目的申报和评选,对试点项目进行长期跟踪与信息收集,通过试点项目对BIM技术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以便建立适合本市的BIM技术价值测量体系。同时将落实BIM技术应用配套资金及列支渠道,以列入试点的政府投资项目为先导,鼓励建设单位牵头开展覆盖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
需要指出的是,试点项目将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试点项目是由业主牵头的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项目,这是我们力推的。但在BIM技术的起步阶段,我们也允许百花齐放,所以还设置了另两大类试点满足不同项目的应用需求,一是阶段性应用,即BIM技术的应用可能仅限于设计阶段或施工阶段;二是功能性应用,比如在机电、幕墙等专业工程阶段分别应用BIM技术。
前景展望:BIM应成为业界普遍应用的技术
问:您能为我们展望一下在政府、协会、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BIM技术的未来吗?
沈红华:我认为,不能把BIM技术当作花架子,必须要充分挖掘BIM技术的价值应用点,即找到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管理价值,并在相关标准规范中将其尽可能量化、可分析、可考核,使BIM技术的优势得到真正体现。这样,BIM作为建筑行业的革命性技术,才能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集成化程度和交付能力,使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减少返工,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我希望,BIM技术通过5年或更长时间可以成为像CAD一样的业界普遍应用的技术。
问:如果BIM技术要成为CAD一样的业界通用型技术,那么其前提条件就要求对相关人员展开更多的培训。对此,相关部门是如何规划的?
沈红华: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建筑业管理人员对BIM技术的认知程度,市建管委在今年已组织了两期管理人员的BIM知识培训,共210余人参加了培训。今后,还会继续推进这项工作。此外,我们还筹划BIM技术应用有关培训教材编制,计划在今年的建筑师、结构式和建造师等注册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增加BIM培训内容,对本市的政策、标准和主要应用技术进行培训。同时,我们还将加强高校的基础课程教育,会在相关的专业中增加BIM课程,为学生打下BIM技术的基本应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