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积极开展BIM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目前相关产品已涵盖设计、施工、运维等多个领域。2010年,该公司决定将其新建总部广联达信息大厦作为实践基地,在设计、施工乃至运维阶段大量应用BIM技术,探索将BIM技术应用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目前,大厦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做法值得分享。
应用BIM有效解决净高问题
对于一座大厦来说,楼层净高越高,室内空间感觉越舒适。技术人员在该项目中应用BIM重点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最终使项目获得了满意的净高。
一是在该项目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用BIM技术在走廊顶部等管线交会复杂的节点进行碰撞检查,较好地完成了管线综合。技术人员先是采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各专业三维建模,随后将各专业模型导入一致性检查软件进行三维碰撞检查,根据碰撞检查结果帮助设计人员快速检查出施工图中存在的各种错漏碰缺问题,有针对性地协调解决好这些问题,有效保证了复杂节点部位的吊顶标高。
二是技术人员应用BIM技术在大堂、大办公室等开阔区域合理排布管线走向,将管线集中在对净高要求不高的区域,舍小保大,在保证了整体效果的同时,获得了比原设计更为合理的净高。由于施工图是分专业绘制的,在建筑的同一部位会有多个专业的管线交叉,如果管线排布不合理就会影响这一部位的净高。为此,技术人员采用三维审图软件进行管线综合,不仅找出了上百处碰撞问题,还通过三维模型断面可视的方式直接调整,最终形成了施工深化设计图。
BIM技术所带来的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沟通和表现工具,为项目参与人员之间和各专业之间创造了一个基于三维模型的协同工作环境,让问题更易于暴露,解决问题更加直观。
将BIM技术引入进度管理
技术人员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创新管理理念,将BIM技术引入进度管理,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即,以精益建造理论为基础,参建各方以一个项目为中心进行全过程管理,形成一个整体团队协同工作,使用同一进度管理方法,共同完成一份进度计划。遵循这样的管理方法,管理者通过网络协同工作方式对项目进度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
技术人员研发了全过程进度管理系统,用于计划任务的编制、优化、下达、执行、检查、考评,有效协助项目进行进度管理。同时,将进度计划与BIM模型结合起来,通过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以达到有效提升项目整体效能的目的。一是进行施工过程动态模拟,预演项目的全过程施工,以此评测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整体交付的时间点等指标是否符合项目目标,从而不断调整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直至动态施工模拟的预演结果符合项目要求为止。二是BIM模型与实际进度项关联显示,形象直观地展现项目的完成情况。三是以BIM模型为基础,快速算量获得准确的工程量,加载清单、定额等可以获得人材机的消耗量。一方面可为项目提供精准的物料计划,实现施工现场零库存;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项目提供进度结算的工程量及造价数据,为最终结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引入BIM技术的进度管理,有助于项目部更好地实现进度控制、优化施工方案、减少人力和材料的浪费,有效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率、降低项目成本。
基于BIM的施工质量检查
在土方开挖与护坡施工时,传统做法是利用全站仪测量基坑的上口线、下口线位置是否正确,从而判断开挖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但对于深度超过10米的基坑,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该项目技术人员利用三维扫描并结合BIM模型,探索出一套基于BIM的施工质量检查方法。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在开挖前根据施工图在Revit中建立三维基坑理论模型,开挖后利用激光扫描仪对基坑进行三维扫描,并将得到的点云数据导入Revit生成基坑的实际三维模型。随后,技术人员将基于设计图纸的基坑理论模型与基于点云数据的基坑实际模型进行对比,检查出1处超挖、两处欠挖的情况,其中超挖处在护坡中段的放坡系数严重超过规范允许偏差值。施工方立即进行了补强处理,排除了安全隐患,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技术人员在快速检查基坑施工质量的同时,将实际模型导入算量软件,还为建设方、施工方的工程量核算提供了数据支持,减轻了结算的工作量。
这一基于BIM的施工质量检查方法,还应用在该项目的电梯井道、外墙龙骨以及室外地坪等施工关键部位,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该项目的实践证明,BIM确实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很大变化,不仅可以提供可视化的设计工具,快速获得工程量,展示形象进度,进行资源分析,还可以结合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替代大量的繁杂工作。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项目完成,提高项目品质,缩短项目周期,确保项目质量。
(作者为北京广联达雄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