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二环路全线高架是成都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市政工程,全长28.327公里,加上引道一共41公里,双向四车道。2013年5月建成通车,是市内唯一快速通道,全程无红绿灯通行,每天运送20多万人次,极大的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成都二环路的管理养护单位,在接收二环路管养任务初期,面临着许多挑战。本身公众对二环路修建和投资的误会较多,建成后依赖性又高,如果管理养护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准确,都有可能会导致社会公众问题。二环路参与设计施工的单位较多,数据信息量太大,竣工资料和已建成路桥难以准确对应,相应资料不易查找。有的桥梁甚至高达40米以上,工作人员对箱梁、桥墩这些构件进行检测的工作非常艰难和危险。同时由于缺乏有力的工具和管理系统,往往从发现病害到处理完成,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可能会影响民众出行。为了保证二环路的正常运行,保证民众的安全出行,二环路管养单位最终决定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管养转型升级。
通过多方的比对,二环路管养单位最终选择了广州软易进行二环路整体信息化规划,完成二环路管理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并且形成二环路管理信息系统的蓝图设计和对后续信息化具有指导作用的信息化规划方案。这个方案最终选择成都软易达的基于法国达索系统CATIA+ENOVIA的BIM应用,同时还集成了超图的GIS系统。通过BIM和GIS的集成,达到了管理信息化、可视化、现代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和虚拟化,监控养护移动化。软易达项目组4个工作人员花费了足足3个月的时间,集成了1300多张永丰立交的图纸,建成了内外部完全一样的3D模型,大到桥墩,小到排水口,在模型上都能清晰可见和管理。桥梁构件多达16000多个,每个构件都有自身的唯一身份证编号,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快速精准的定位病害和查找与这个构件相关的设计、施工、管养资料。通过手持移动设备,工作人员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快速采集数据提交病害,上传到Enovia云端,同时可查看与任务相关的3D BIM模型和技术资料。管理层也能通过移动设备查看并及时分配维修任务,达成病害的快速处理。领导层可随时随地查看检索巡查养护情况。
通过系统,大大地提升了效益,病害处理速度提升了8倍,人力使用效率提升了8.3倍,财力节约了4.42倍,质量保障提升了1倍,而且整个流程都是通过网络完成,达到无纸化节能环保,真正实现了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低成本资产运维管理,向智慧道桥管理、智慧城市的“互联网+”又迈近了一步。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真正实现了BIM+ 3DGIS的道路桥梁精细化管理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