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力度大
15部门参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牵头发布的BIM政策,意味着BIM对建设行业的价值,受到政府的完全认可,BIM技术作为绿色建造、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不是该不该用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大力度、如何用好的问题。 |
2010年“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及房地产企业协同工作中的应用”国际技术交流会上,美国Tocci施工公司董事长John Tocci表示美国30%的项目缺乏计划和预算评估,92%的业主对设计师的图纸精准程度表示怀疑,37%的材料浪费是来自于建筑行业,项目中10%的成本耗费在建设期间因沟通不畅而造成的返工上面。这一数据来自美国的调研,但对于长期粗放式增长的中国施工企业来说,施工的返工、材料的浪费、图纸的修改等问题,所导致的耗费比例,相信比美国地区的只高不低。
国外实践证明,BIM的确能够促进项目成本与材料、工期的节约、施工技术的指导等,于是在2011年5月,住建部在发布的《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研究基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等,拉开了BIM技术在中国应用的序幕。
但纲要出台后,BIM的落地政策并未随之出炉。2012年1月,住建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宣告了中国BIM标准制定工作的正式启动,至今并未有正式文件落地。2013年9月住建部发布了《BIM技术应用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当时造成较大影响,也因各方利益博弈,至今未能正式发布。仅在2013~2014年,住建部质量安全监管司的年度工作要点中,用一句话描述“研究BIM在建设领域的作用”。而关于BIM如何落到实地?数据标准如何统一?谁来主导BIM的推广与应用?费用谁来支付?……一系列问题未得到政策的解答,市面上各大软件厂商,BIM咨询单位各自为政,整个BIM市场鱼龙混杂,为此也出现各种“BIM无用论”,“BIM就是花架子”等非常多的负面观点出现。
2014年,各地方政府开始逐步出台BIM的相关政策。
5月,北京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联合发布《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提出BIM的资源要求、模型深度要求、交付要求是在BIM的实施过程规范民用建筑BIM的设计;
7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建筑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9月,广东省住建厅发布《关于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14年底,启动10项以上BIM技术推广项目建设;到2016年底,政府投资的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申报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应当采用BIM技术;
10月,陕西省住建厅发布《陕西省级财政助推建筑产业化》,提出重点推广应用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施工组织信息化管理技术。
从上述四省市发布的BIM相关政策来看,除广东省提出具体的时间规划,要求2014~2020年,从启动推广项目,到全省市2万平项目应当采用BIM技术外,其他省份虽然提出推广,但并非专项推广BIM的政策,且BIM在全文中仅为一笔带过,推广的理念依然体现在概念上;另外,由广东省住建厅主导推出的BIM推广政策,对于BIM的数据标准建立、工程数据的安全性等核心问题均未提及,更多的是鼓励区域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探讨一些推广的策略,推广的力度笔者认为,还不够彻底。
而同在10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据悉,有超过15部门参与BIM技术应用指导意见的修订与交流,市发改委、纪委、经信委、建管委等领导多次到BIM厂商调研。本文件的定位之高,目标之明确、措施力度之大,为国内省市级政府首次,其在中国BIM技术发展史上乃至中国建筑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都不可小视,具有BIM技术发展里程碑的价值。
目前国内BIM技术应用的声势越来越大,但其实困难不少,阻力不小!本次,上海以市政府的名义发布BIM政策,意味着BIM对建设行业的价值,受到政府的完全认可,BIM技术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不是该不该用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大力度、如何用好的问题。
推行范围广
到2017年,本市规模以上政府投资工程全部应用BIM 技术,规模以上社会投资工程普遍应用BIM 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2017年起,本市投资额1亿元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市重大工程,申报绿色建筑、市级和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施工等奖项的工程,实现设计、施工阶段BIM 技术应用。 |
根据Mc-GrawHill的调研,虽然没有采用明确的量化公式,但通过感知采用BIM技术后时间、成本、精力的投入产出比相比,有62%的受访者认为投入产出比为正,有5%的受访者认为投入产出比超过100%。而且使用BIM时间越久、越熟练的受访者认为BIM的价值越大。
BIM技术不仅仅是带来工程项目的投入产出比,BIM的核心之一更是在于透明化,将工程项目过程数据透明化,打破“黑箱”思维,让招投标更加公平,更能够管控采购的流程。这样,就能很好规避工程的腐败。2013年4月某会议上,上海市纪委书记杨晓渡提出以“制度+科技”来预防腐败,再次提及探索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中引入BIM技术,推进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预算成本控制。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纪委、监察局一直是BIM技术的主要推动力。
同时,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近年来陆续颁布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绿色施工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等文件和标准规范,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可见绿色低碳,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但如何绿色?如何低碳?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副理事长任爱珠以新西兰一个项目为例,该项目使用BIM技术以后,跟相同面积的建筑相比,节约了73%的能源、50%的人工照明光源和用水量。不仅如此,该项目的废物循环利用率也达到了70%,环保效应非常明显。BIM将在绿色和低碳的发展道路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鉴于BIM的价值巨大,对工程的精细化与透明化管控还能协助工程腐败无处遁行,并成为建立绿色、低碳建筑的关键技术,故上海市政府在推广BIM应用的过程中,要求到2017年本市规模以上政府全面应用BIM技术,2017年底,本市投资1亿元/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米以上的重大工程、政府工程,均需上BIM技术,可见本次上海市政府的BIM政策推行之广。
重点推进BIM标准的建立
结合国际和国家标准,加快编制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BIM 技术应用、数据交换、模型交付、验收归档等导则或标准.制定满足BIM 技术应用的招标和合同示范文本,出台BIM 技术应用服务和收费参考标准。 |
当前,BIM技术越来越火热,尝试BIM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设计、施工与运维各阶段模型,甚至是设计阶段内部各专业之间的模型,都是独立的,必将影响BIM在工程建设行业的普遍推广。潘石屹曾经说过,他是希望在一个模型中看到墙面、钢筋、水泥、管线,也许还要能看到装修效果,也许还要看到建筑的“成长”过程。而不是要不断切换,到N个模型中才能完整地看到这些东西。从《2014年度施工企业BIM应用研究报告》调研中显示,63%的调研者认为,BIM标准的不统一,成为BIM广泛推广和落地的严重障碍之一,仅次于缺乏BIM人才和指导实施的BIM专家。
但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设计阶段的设计师要面临的问题非常之多,从美学、功能、声学、日照,到力学、材料学,十分庞大。施工建造阶段的工程师则要考虑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现场管理等非常庞大的课题。运维阶段的管理事情同样不会少,从运营保障、财产管理、机电系统运维、保安管理等,事情不胜枚数。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三大阶段很多环节上可为传统的工作助力。BIM技术在三大阶段各有数十项、甚至数百项的应用,一个软件平台是不可能胜任,若要横跨这三大阶段,能够起到作用的专业水平一定是非常之低的。
故BIM不可能存在所谓的超级大软件,或超级大平台,可见,BIM的数据标准、交互标准对BIM推广的重要性。本次上海BIM政策,将BIM标准的建立放在较高的位置,将结合国际和国家标准,加快编制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BIM技术应用、数据交换、模型交付等导则或标准。
同时,当前的BIM市场环境是,业主方无参考的收费,服务标准,各自凭借自己的理解进行BIM的招标,非常容易陷入最低价竞标,导致市场无序竞争。政府尽快制定满足BIM技术应用的招标和合同示范文本,出台BIM技术应用服务和收费参考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有理由相信,BIM标准出台后,BIM技术的推广必将快速推进,对企业来说,提早布局将占得先机。
BIM实施费用的界定
对要求应用BIM 技术的项目,在项目立项中,明确BIM 技术应用要求和配套费用 |
从《2014年度施工企业BIM应用研究报告》调研中显示,63%的调研者认为,无经费支持,成为其公司未上BIM技术的主要障碍。
从当前工程行业市场应用BIM的比例来看,还偏低,50%以上的业主方还属于蜻蜓点水式的尝试。一方面,大多数甲方还未意识到BIM对其在项目过程的管控、成本的管控与工期节约方面的巨大价值,故不愿意额外支付费用投入到BIM技术的应用中。
而对设计单位来说,传统的二维设计图纸,出图效率比较高,三维设计图纸需要考虑到各类空间构造关系,出图深度大大提高,工作量加大,同时设计BIM软件的应用效率还不够高,生产效率会大幅降低;从资金角度看,传统的二维设计效率高,成本低,三维设计则效率偏低,成本更高,设计院自己无动力改变二维设计图纸的现象。对业主来说,设计院提交的图纸,理应是无任何问题的图纸,不愿意支付额外费用给设计院解决图纸中的诸多问题。
对施工单位来说,虽然部分企业有尝试,但大部分的企业依然处于观望状态。同业主方一样,一方面施工企业没有意识到BIM对项目精细化管控的价值,另外一方面,ERP的失败,让很多企业对尝试信息化还心存警惕。同时,施工行业中,因为传统模式下的数据不透明,造就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BIM让数据透明化,必然会伤害到部分人的利益,故施工行业内反对上BIM的呼声也较高。
上海市政府强力出炉BIM政策,意味着BIM的价值受到政府的权威认可,谁阻扰BIM,或对BIM认识还不足,或是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员。
同时,对要求应用BIM技术的项目,在项目理想中,明确BIM技术应用要求和配套费用,将从根本上解决各方因经费,或无动力推进BIM的问题。
BIM成为奖项申报重要考核项
完善本市相关建设工程评奖管理办法。申报绿色建筑星级评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奖项的工程,凡应用BIM 技术的给予加分。 |
BIM成为奖项申报的重要考核项,成为推动BIM技术应用的又一条强力政策。
对施工企业来说,拿订单,资质和奖项为必杀技。很多施工企业老总名片的背面,都写满了企业的各项资质,公司安排大房间来摆放所获得的各类奖项,但是拿订单,依旧是拼的你死我活,每家企业都拉关系,在各种努力评资质,拿奖项,投标的时候大家依然在同一起跑线,依然是价格PK,依然是最低价中标。
本次上海市政府推广BIM,指出将完善相关建设工程评奖管理办法。将申报绿色建筑星级评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奖项的工程,应用BIM的将予以加分。意味着现在的各类奖项,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含金量。
应用BIM技术,将提升项目精细化管控与企业集约化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虑上各类奖项,若单单为了拿奖项而上BIM,则违背了本次政策的本意,也必然增加BIM应用失败的风险。
强调工程信息的安全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 软件和应用技术,保障建筑模型信息安全。 |
说起信息化,大家的目光都会聚焦到在乌镇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词中提到“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统计,习大大贺词至少三次提及网络安全。
说起建筑行业信息化,近期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在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也提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软件和应用技术,保障建筑模型信息安全。”
信息化与安全性已经成为矛盾的统一体,建筑行业信息化是不可逆的趋势,安全性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BIM技术中文含义是“建筑信息模型”,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筑物的信息集成,包括三维几何尺寸信息、工程量信息、现场资料信息、施工照片信息、设备相关信息等,后续运营使用的话还会再集成大量信息进去。BIM模型同时作为今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这么多重要信息在里面,国家与地方政府就不得不重点考虑其安全性了。更何况BIM先行试点的项目主要都是政府重点工程,上海甚至规定了2017年起世博园区、虹桥商务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前滩地区、黄浦江两岸等六大重点功能区域内的此类工程,全面应用BIM技术。美国BIM技术是起步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其国内BIM技术应用推动力最大的是美国陆军工程兵团(the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USACE),隶属于美国联邦政府和美国军队,为美国军队提供项目管理和施工管理服务,一共有3万多平民人员和6百多军人,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工程、设计和建筑管理机构。相信任何国家和地方政府都不希望包含这么多信息在里面的BIM模型被敌对国家或者恐怖组织掌握吧。
说到这,BIM技术的安全性如何来保证?一方面对相关BIM软件和系统进行严格审查,扶持一批本土BIM软件厂商,避免因为软件系统留有后门造成信息外泄,毕竟“斯诺登事件”中连微软和谷歌都“中枪”。另外一方面建立企业级或地方级BIM中心,对BIM模型进行统一监管统一授权。避免建造过程中BIM模型的随意转发或拷贝,并且建立配套的安全保密制度,对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控,真正让建筑行业插上信息化安全的翅膀放心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