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BIM经过十多年的普及应用,特别是国家十二五计划以来的大量实践,BIM技术在中国已经从认知理解、概念普及进入到深度应用的转折点。在麦克劳希尔和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2014中国BIM报告》中,中国BIM应用发展速度己经位列全球第四。中国的BIM应用不再是看看模型、检查一下空间关系这些表面功能,而是在思考拥有BIM模型后,如何利用这些模型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BIM在与专业融合和领域细分方面进入了新的阶段,应用的内容和形式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在BIM应用的新阶段,要通过建立BIM模型创造价值,就必须让BIM模型在产业链中进行流动,即在产业链各参与方的产品交换中,BIM模型应作为交换的必要条件。一旦模型作为产品交换的依据,那么原来由于信息不对称在交换中带来的种种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原来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的企业也将无法生存。这种改变将带来整个行业的流程再造和利益再分配,是工程建设行业的一次深层次“文化革命”。
挑战即机遇。面对中国BIM应用的新阶段,我们将看到BIM应用将从设计领域延伸到施工、运维领域;行业引领者将从软件企业转向居于市场主导地位的开发或建设单位;BIM应用需求将从一般的软件工具应用转变为与企业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管理需求;BIM应用的实施方式也将从个体实施转变为多角色、多环节的协同实施。
论坛上清华大学BIM课题组负责人顾明教授作了论坛主旨发言,提出中国BIM应用新阶段的概念,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李华良副总工作了中国铁路BIM应用探索的主题发言,深圳工务署郭伟新处长介绍了深圳政府公共工程的BIM实施的过程和思考,中建安装工程公司王刚副总工介绍了中国尊项目机电施工中,基于BIM技术的工业化施工方式的探索,欧特克公司工程建设业经理肖胜凯从全球软件企业的视角介绍了世界BIM技术的发展情况,中车清软英泰公司技术总监李博也从BIM多方参与和协同应用的角度面分析了BIM管理平台在BIM应用新阶段的作用和意义;在论坛上学者和专家们还就《中国BIM应用价值研究报告》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深度解读;分析了政府公共工程、铁路建设、大型工程项目机电工业化施工在BIM技术应用实践与思考,分享了国际BIM发展趋势的真知灼见。大家一致认为,BIM应用将从设计领域延伸到施工运维领域;BIM应用的实施方式也将从个体实施转变为多角色、多环节的协同实施。
本次论坛由欧特克公司和清软英泰共同协办,欧特克公司于2012年即与清华大学签署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对清华大学BIM课题组在CBIMS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中给予了大量支持,对深化BIM在中国工程建设行业中的应用、推动工程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清软英泰是中车集团的下属公司,近年来也对清华大学BIM课题组在工程建设领域的BIM应用研究给予了积极支持并取得了不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