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墙体、楼板、梁、楼梯、厨房、卫生间等部品和部件在工厂流水线生产,然后运到工地,由机械和少量工人在现场“拼装”,建成高达数十层的住宅……从建造到制造,一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变革已在安徽拉开了序幕。
好房子“工厂造”
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雪霁路北侧,建筑面积达33.8万平方米的蜀山产业园公租房四期正在“安静”地施工中。没有搅拌机和切割机轰鸣,也没有绿色的安全网和堆放的钢筋水泥材料,更没有飞扬的尘土……
2012年以来,安徽省合肥市率先在公租房项目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先后开工了11个公租房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其中,蜀山产业园四期公租房项目,是目前全国单个建设体量最大的产业化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了63%。
针对预制装配式建造房子,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市民几乎没有听过“住宅工业化”以及“装配式建筑”,偶有了解的也对它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持有怀疑。
事实上,装配式建筑遵循着十分严格的标准,工业化生产模式的产品材质和PC(混凝土预制件)结构在防水、防火、隔音、抗渗、抗震、防裂等方面比传统的建筑模式在质量和安全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目前,蜀山产业园公租房四期十多栋住宅均建造到了20多层的高度。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除了最下面的三层采用传统的现浇方式建造,四层以上全部采用了预制装配式工艺。
在工地中间的空地上,矗立着一栋用于产业工人培训的临时建筑,在工人正式作业前,都要在这里反复培训。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这栋临时建筑,了解到它与传统建筑的不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大量的预制构件,包括内外墙体、剪力墙、楼梯、楼板、卫生间等,就连门窗框都预置到了墙体当中。
预制构件运到现场后,通过塔吊将各种预制构件吊装,实际制造速度较传统现浇有了大幅的提升。“建造速度最快可达每三天装配一层。”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在预制构件方面,住宅外墙板采用“三明治”结构,在墙体中间预置保温材料,现场施工时无须再做保温层和饰面层,同时预置了门窗框,采用良好的防水措施,无需再打胶密封;从内外墙体表面来看,由于采用了工厂化生产,其表面十分平整,无需铲平砂浆即可刷墙,漆面不易开裂;楼板则采用预制楼板与现浇楼板两层拼合,隔音性能更好;至于水电管线等,在工厂预制时就预埋到了结构物中,装修过程中无需再进行水电改造……
在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预制装配式建筑更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传统方式比较,采用建筑产业化方式建造建筑,可以节水60%、节约木材80%、节约能耗70%,减少垃圾80%、节约其它材料20%。”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人介绍说。
安徽省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汪菊喜表示:“通过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建造房屋,拥有了更多制造业的属性,与传统方式相比,工期缩短、人工成本下降、质量通病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垃圾减排,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发展势不可挡
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比例和工业化程度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平均水平。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根据安徽省《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到2015年末,安徽省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建筑面积累计达到500万平方米,综合试点城市当年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比例达到20%以上;到2017年末,安徽省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建筑面积累计达到1500万平方米。
目前,安徽省已评定了合肥、蚌埠、滁州、芜湖、六安、马鞍山等6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和中建国际-安徽海龙等12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已引进中建国际、长沙远大等大型建筑产业化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预制构件年产能达600万平方米。安徽省还确定每年5000万元的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以奖代补资金引导试点示范。
记者从安徽省住建厅了解到,安徽省有17个项目近300万平方米的建筑开展了产业化工程试点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人才公寓、蚌埠大禹家园公租房、马鞍山银塘组团等一批项目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建筑质量明显提升,施工安全更有保障,施工周期明显减短,污染明显减少。
作为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合肥市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部品部件企业的生产能力已达580万平方米,预计年底可实现生产能力800万平方米。据汪菊喜透露,按照《合肥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在合肥市将得到大规模运用,预制装配率达到60%以上。
为了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安徽已启动了12项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图集编制工作,发布《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试行)》和《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等4项标准,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此外,建筑产业现代化研发推广展示中心组建方案已获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成为首个国家级研发推广展示中心,为安徽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安徽省已经开始了设计施工总承包的尝试,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由熟悉预制装配式住宅的总承包方统一协调设计、部品部件生产和现场施工,为探索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走出了重要一步。
成本已不是障碍
成本因素是制约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民建安徽省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指出,“由于生产规模较小,目前用产业化成套技术生产的建筑物,每平方米建造成本比传统方式普遍高400~500元。”
该报告所指出的成本较高,是在缺乏规模化运用情况下的普遍状况。那么,安徽的情况如何呢?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的中建海龙合肥PC(混凝土预制件)工厂里,陈列着内外墙板、整体式卫生间、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等各种各样的预制构件。
“可生产各种标准部品部件,也可根据订单生产专用部品部件,经济运距在150公里左右。”工厂负责人介绍说。
150公里的经济运距,意味着安徽省全椒、巢湖、庐江等地,均可从这里获得装配式建筑所需的预制构件,其成本能够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为了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企业积极运用新型建筑工艺,安徽省已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有效降低产业化住宅建造成本。譬如合肥市就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在二环内等重点区域具备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进行建设,在每年经营性土地出让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用地,逐年增加装配式建筑项目土地出让规模,给予面积奖励、减免税费、促进商品住宅销售等激励政策。
在政策支持下,当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装配式建筑的造价也就不再是障碍。蜀山产业园公租房四期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单个建设体量最大的产业化项目,增加的成本有塔吊投入增多,预制构件本身的价格与运输成本较高等方面,但是由于施工人员减少,工期缩短,其他设备设施投入减少,目前项目的造价只是略高于传统现浇施工的造价。”
据了解,目前合肥市装配式建筑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实施的某项目,招标价格已经降到了2000元左右,基本接近了传统施工价格,其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