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末期的日本神户地震后,搜救人员发现,许多日本知名建筑商开发的新楼盘轰然倒地,而日本古代的能工巧匠们修建的历经1300多年的精良建筑却依然屹立。日本的现代建筑质量令人忧心——这是日本建筑协会会长所说,令人深思。”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住宅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协会理事长宋春华以这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始了他的讲演。
宋理事长的讲演为听众提供了一个新鲜概念:房产也具有寿命,这里房产的寿命并不是指房产的使用期限,而是指房产在建好后到房屋结构老化至不能使用的这段期限,这个时期一般比房产的有效期要长。
最近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地产寿命较短,一般为30—40年;而欧美则长得多:美国房产寿命约为80年;瑞士、挪威等约为70—90年;英国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居冠——达132年,真正成为了“百年老屋”。
房产寿命缘何这样短
那为什么我国房产寿命这样短呢?宋春华认为,主要原因是建设施工技术与材料质量较低,在建设施工质量中,施工技术与施工材料占据关键性地位,前些年的豆腐渣工程,就是由于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不过关造成的。
宋春华形象地把建筑的寿命比喻为人的寿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寿命,建筑也是一样,一个人如果营养不良,他的抵抗力就会降低,在患同样的疾病面前,他的病情就较为严重,在长期的疾病考验下,他的寿命就不会太长——建筑的寿命长短也同理。
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中,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达到降低成本增加赢利的目的,过分强调房屋外观和布局,而人为降低建筑材料的成本,该用高标号的水泥,改用低标号的水泥;该用高强度的黏合剂,改用低档的黏合剂,这样造成的房屋外观虽然漂亮、布局虽然合理,但寿命却不长,用不了几十年,地基下沉、墙面开裂,达到危房的标准,购房者不得不迁出住房,而建造房屋的质量与内在结构,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正是许多购房者所不能了解、听天由命的东西,它是许多外表漂亮的地产项目的“软肋”,也是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软肋”。
城镇化就是开发房地产?
我国目前实行的有条件的农村进行城镇化,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策,它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繁荣农村地区第 一、二、三产业都非常有益。
但是从目前一些地方实施情况看,许多地方政策执行者片面理解城镇化政策,以为城镇化就是开发房地产,有的地方甚至将城镇化指挥中心设在地方的建委中,进行着一轮又一轮地大拆大建,许多还处于“年富力强”的房屋被拆了重建,这样无形中缩短了房屋的寿命,浪费了建设资源,人为地造成了房产需求。常言道“萝卜快了不洗泥”,这样大规模地拆建在缺少严格规范与监督的情况下,楼盘建筑质量不容乐观。
宋理事长认为,城镇化应该包括一个综合的内容,包括教育、工业、卫生等一系列的产业的兴起,同时,城镇化中的房地产开发应有序有度,不能超出当地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在房地产开发中,住宅建设应高中低档配档建设,商用地产与民用地产应有合理的比例。同时,对于一些修建时间不算很长、还处于生命旺期的建筑能不拆就不拆,这样才能达到建筑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筑综合评价体系呼之欲出
建筑同人一样,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实际寿命,那么如何确定一个具体建筑的寿命呢?宋理事长认为,应建立一整套建筑综合评价体系,体系包括一个房屋的舒适度、适住度、建筑结构等多方面标准来构成,构筑了一个全面的房屋评价体系,由此体系来科学化、个性化地评价一个房屋的实际寿命,从而规定其使用期限,只有这样才是对一所房屋使用期限的合理评价。
这个评价体系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作为一个新开楼盘的亮相评分,帮助消费者全面真实地了解自己所购买楼盘的优劣,使以往看不见摸不着的房屋内在质量变成了切实可行的一项项指标。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是开发商规范自己建筑房屋的过程:不仅注重自己楼盘的美观与布局,也更加注重建筑技术与材料,使自己的产品在美观的同时更加坚固。
宋春华认为,只有当这个评价体系成为建筑界的通则时,文章开头提到的发生在日本的情景才将不会在我国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