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冠谦:住房规划设计演进30载
2015-09-19     浏览:12    评论:0        
导读:  赵冠谦,中国住宅设计领域唯一的勘察设计大师。已是80高龄的赵大师,从解放初期留学苏联、到响应国家设计革命号召而下楼出院,到唐山大地震后对住宅设计的研究,再到对国家多项示范工程建设的指导和审查。在超过
   赵冠谦,中国住宅设计领域唯一的勘察设计大师。 
已是80高龄的赵大师,从解放初期留学苏联、到响应国家“设计革命”号召而“下楼出院”,到唐山大地震后对住宅设计的研究,再到对国家多项示范工程建设的指导和审查。在超过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里,赵大师深入研究,亲身实践,成果等身。他担纲制定了多部有关国家住宅建筑体系标准和行业规范,为我国住宅规划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张国航白金贵宾卡,记录了赵大师1年90多次各地奔波指导的辛劳旅程; 
58年的亲力亲为,赵大师见证了中国住宅规划设计质量和人居环境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的发展历程。——编者 

  3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讲话。这个讲话是我国住房商品化的里程碑,自此,延续数十年的福利分房制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住房建设开始市场化运作,这直接促进了我国住房建设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回顾这30年,我国的住房建设年建设量从近1亿平方米大幅增长到6亿多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从7平方米显著提高到28平方米,无论是在住宅类型、层数、造型、功能、室内外环境,还是在工程质量和科技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成就。作为一名从业58载的规划设计工作者,面对这些数据的变化,联想到数据背后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实实在在的改善,深感欣慰。饮水思源,在享受这些巨大成果时,我们应该感谢这项事业的伟大倡导者和指引人,也应对这30年进行认真回顾与总结。住宅示范工程的启示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便进行了多项住宅示范工程建设。示范工程是将创新理念、规划、设计、科技、施工以及管理等,通过一定数量的建造实践与检验,取得经验,进而推广,最终推动我国整体住宅建设水平的提高。住宅示范工程在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专家组组长,我有幸全程参加了各项示范试点工作,主要负责试点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审阅修改等把关的工作。 
  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工程 
  这是原建设部直接抓的一项为提高住宅小区整体水平的实质性工作,从1986年开始至2001年共实施5批、108个试点小区,分布在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70多个城市,总面积为2000余万平方米。最终通过验收的有66个。当时的住宅建设中,普遍存在着规划设计水平不高,布局呆板,形式单调,室内布局不尽合理,各功能空间面积分配不当、功能不够完善,空间组织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多的需求,建筑保温、隔热、隔音等物理性能较差,施工管理不严,屋面漏雨、门窗透风、装修和设备安装粗糙等质量通病,住宅建设整体质量水平较低。针对这些普遍问题,试点小区建设通过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试点小区建设要求做到“造价不高水平高,标准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 
  已验评的小区摸索和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经验:在规划设计方面,做到了延续城市文脉、保护生态环境、组织空间序列、设置安全防范、塑造宜人景观等;在住宅设计方面,做到了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整体综合设计厨卫、注意室内物理环境、扩大内部适应能力等;在施工组织管理方面,通过多种手段积极消除质量通病,使总体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方面,做到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特别注意了节能措施,不少小区根据当地特点采用了铁路防噪、太阳能利用、软土地处理、外墙饰面及室内装修、防水技术、塑料门窗与管材配套以及电子保安等措施。试点小区的成功经验,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成为各地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已通过验收的试点小区都成了展示城市风貌的窗口,湖州市的东白鱼潭小区还荣获联合国人居大奖,也是我国第一个获联合国奖项的住宅小区。自此,我国的住宅建设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住宅示范工程的产生。 
  小康示范小区工程 
  从1995年启动,由原国家科委和建设部组织实施的小康示范小区工程是《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住宅试点小区相比,小康示范工程更注重住宅科技进步和发展住宅产业。 
  小康示范小区工程应该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即一二十年不落后,四五十年可改进;导向性,即科技产业化;舒适性,即使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洁净;安全性,即减少污染,生活与交通安全;耐久性,即使用寿命延长,布局灵活可变;综合性,即研究开发并行,技术产品配套等。 
  在规划设计方面,小康示范小区强调住宅产品配套开发与应用,特别是厨房卫生间及相关设备要配套和系列化,要研究出几种不同档次、不同标准的厨房、卫生间平面组合设计模型,并在小区中实践;室内空间分隔要有灵活性,提供住户参与设计与装修的可能。 
  小康示范小区工程从1995年始至2001年结束,全国共批准了近100个,验收了近40个。被验收的小康示范小区都具备科技含量高、居民可参与设计、厨卫设备配套化等特点,为建设小康住宅提供了范例。 
  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根据国办发【1999】72号文,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原建设部于1999年4月启动了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到目前为止,通过批准的小区已有100多个。 
  康居示范工程是在总结原试点小区工程和小康住宅示范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为总体目标,以科技为先导,提高住宅科技贡献率及劳动生产率,促进住宅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康居示范工程要求逐步形成符合市场需求及产业化发展方向的住宅建筑体系,推进住宅产品的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生产、商品化配套供应,并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康居示范工程的实施有一套严格的规范程序。首先要编制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方案的审定,随后是初步设计的审查、实施过程中的中间检查,最后是工程验收和商品住宅性能的认定。整个过程中,尤其强调对成套技术的运用和创新。已经通过验收和性能认定的住宅小区,通过规划设计创新和成套技术的应用,在适用性、环境性、经济性、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我国住宅的更新换代将起着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以上虽然介绍和评说了几项主要工程,但不能概括全国示范工程的全部,它们是在不同年代、不同目标、不同特点的要求下,已经和正在实现它们肩负的重任。
  规划设计的演绎 
  规划设计是龙头。我这一生都在从事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相关的工作,我深知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是住宅建设的先行者,也是建设成败的关键。30年间,我国住区的规划设计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1.规划布局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居住区规划普遍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所处的地段,合理配置公共建筑,以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二是开始注意组群组合形态的多样化,组织多种空间;三是较注重居住环境的建设,空间绿地和集中绿地的作法,受到普遍的欢迎。90年代初至今,全国各地开展的各种示范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理论和手法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些小区都充分注意了延续城市文脉、保护生态环境、组织空间序列、设置安全防卫、建立服务系统、塑造宜人景观等。通过不同年代住区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规划结构实现了从邻里单位、街坊到小区等多种模式的变化;空间布局从重视朝向、形成行列,演变到围合,以及综合布置形态;交通组织从关注人行与自行车行,到合理设置机动车车行与存放方式;公建配套从依据额定指标的安排,到符合市场经济需求及资源共享的考虑;环境绿化从增设绿地,到功能、观赏、经济并重的效果……在规划布局创新、空间形态多样、居住环境生态、科学技术集成、小区管理智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2.住宅设计 
  住宅设计是随着国家经济水平提高和住房分配方式变化而相应改变的。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住得下”、“分得开”与“住得稳”的要求。在此要求下,开始出现平面紧凑的一梯两户型;在平面模式上由窄过道演变而成小方厅型,进而又变成小明厅;同时注意设计标准化、定型化与多样化的问题,提高工业化的程度;提出了多种不同结构类型的住宅体系,特别强调模数参数,提倡在大开间、小进深的前提下的系列化成套设计,以定型基本单元组成不同体型的组合体。 
  80年代后期,住宅设计引入了“套型”的概念,注重住宅单体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功能实用性与外部环境优美性,出现了以基本间定型的套型系列与单元系列平面,体现了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统一。大厅小卧的平面模式也开始得到发扬,逐渐向现代生活迈进。 
  90年代以后,住宅向商品化转变,开始研究商品住宅的特征,看重对室内外居住环境的创造,室内空间的灵活度和适用度的增加,满足住户的选择心理和适应商品市场的需求。 
  纵观住宅设计的演变,可以看出:面积标准从控制到放开;住宅类型从单纯居室数量的限定到多种类型的提供;平面布置从简单安排卧室、厨卫,到合理功能分区;住宅空间从简单划分,到满足家庭结构、生活模式变化的适应性需求;住宅设施布置从只考虑健康人使用到符合无障碍要求;住宅结构从砖混横墙承重到研究大空间框架体系应用;住宅层数从低层到多层、中高层和高层的发展;住宅性能从忽视室内环境到重视声、光、热、空气质量环境等,到适用性、环境性、经济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较大提高。
    规划设计实现“四节一环保” 
  30年间,无论是“三化一改”或是“四新应用”,还是“四节一环保”或者今天提到的“低碳经济”,住宅的规划设计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并且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住区规划上采用正确选择朝向、顺向风流环境、适度的绿化和水景、控制单元组合长短等方法,在住宅设计上采用适度面积标准、合理平面布置、适当的层高、合理的体形系数、合理的窗墙面积比科学的建筑构造等方法,可以实现“节能”。其实这种效果设计在传统民居中随处可见。在住区规划中采用开发废弃用地、围合居住空间、紧合配套公建、重复使用土地、合理利用地形、挖掘地下空间等方法,在住宅设计中采用缩小面宽、降低层高、合理处理屋顶、适当提高层数、单元多套组织、设计东西向住宅、做好收尽端单元套型等方法,可以实现“节地”。 
  通过设计中水回用系统、雨水利用系统、人工水景和湿地,可以实现“节水”。 
  通过采用减轻自重的新型结构材料、循环再生材料等,可以实现“节材”。 
  为了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在规划设计中,将公建、次要房间、外廊面向噪声源并增设密闭窗,以减少噪声干扰;根据住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垃圾处理系统和垃圾分类收集系统;通过灵活多变的设计手法及设施设备的合理利用,可以解决厨房与卫生间的废气污染。 
  人们对于居住的目标和要求是动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在倡导节能、低碳、生态、和谐、健康人居环境的今天,在完成这篇纪念性文章的同时,我一方面回忆这些成果的得来不易,一面深感设计师肩上的重量未减,我国的住宅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住宅设计领域勘察设计大师 赵冠谦 摘自中国建设报)
 

0相关评论

更多>相关BIM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BIM新闻
阅读排行
评论排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本站动态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我们的服务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帮助中心
积分规则
网站留言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