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模型信息共享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前期的建筑、结构及机电模型,通过将这些模型导出为IFC格式(一种通用的建筑信息交换标准)的文件,再在BIM-FIM系统导入该文件信息到服务器中的BIM数据库,实现了初步设计模型信息在管道工程施工深化设计阶段的共享。
在管道工厂化生命期中,管道预制构件的设计处于前期阶段,通过提取BIM数据库中的模型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管道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设计完成后再将结果集成到BIM数据库,从而实现分阶段递进式建模,同时该模型可供管道工厂化生命期中的后续阶段应用。其应用包括2种方式:
1)通过开发接口将BIM数据库导出为IFC文件,供其他BIM软件导入应用;
2)直接基于该数据库开发新的专用BIM软件来实现管道工厂化全生命期应用。
这些应用包括:
1)基于该BIM数据库,在预制构件生产阶段,通过采用二维码或无线射频技术标识预制构件,实现预制构件的物流及库存信息查询;
2)在安装阶段,通过读取构件标识信息,从BIM数据库中获取预制构件信息以指导安装;
3)在运维管理阶段,实现应急管理及预制构件的模型定位等功能。
2.2BIM-FC系统的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物理架构,此架构能够充分利用客户端的硬件资源。BIM数据库存放在服务器端,可供多个客户端并发访问,其技术方案如表1所示。
表1整体技术方案
在代码架构层面上,系统采用微软提出的技术框架MVVM(Model-View-ViewModel)作为底层架构(如图4所示),该架构包括模型、视图(userinterface,UI)、视图模型(viewmodel,VM)这3个部分组成。
图4系统架构设计
2.3系统功能模块
前处理模块 负责将数据从BIM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后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供后续流程使用。其中,提取的信息仅包含管道划分、支架拼装及管组切分所需的数据,BIM模型的其它数据不提取;
库管理模块 负责管理支架拼装及管组切分中需要用到的型钢及管束,用户可以通过导入后缀为.xls文件来管理型钢及管束信息,或者通过手动输入参数往库中添加型钢或管束;
管道划分模块 包括自动划分和手动调整功能,前者指将管道划分为预设长度的管段以便统一进行预制加工,后者则提供了一种相对灵活同时又可以节省工作量的设计方式;
支架拼装模块 在用户指定间距和需要选定关联的管道后,系统会根据选定的关联管道的位置自动计算横担、立柱、抱箍的位置并完成自动拼装。拼装完成后,用户还可以调整各参数以及手动添加或删除横担、立柱、抱箍;
管组切分模块 包括划分管组长度及管组内框架的拼装。用户选定不同专业的管道后,先按固定长度进行管组的自动切分,也可手动调整切分位置。切分位置调整完成后,再进行自动拼装,此时系统会根据管道的类型及位置进行计算,得出横担、立柱、抱箍的位置及型号。自动拼装完成后,用户还可以再手动调整;
后处理模块 对设计好的预制管道、支架、管组进行后处理,包括集成到BIM数据库、导出料表供预制加工使用、进行简单的力学计算以校核设计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