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BIM项目实施案例
项目介绍:
某大型项目体量巨大,为几个区域贯连的多元化综合园区,基于项目专业多、体量大、造型复杂、施工质量要求高等一系列特点,进行了从设计、施工到竣工的全专业BIM实施,包括BIM技术辅助、BIM设计管理和BIM施工管理等。具体应用如下:
1. 概念模型构建及建设分析:
利用BIM技术进行1:1项目各概念模型创建,进行设计方案筛选,判断单体的建设体量和各单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建设角度、建设形体进行统筹分析,最终得出项目的总体布局,并在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对整个项目的场地进行分析,进行基于各个单体基础上的总项目规划,包括不同单体之间的功能需求、造型衔接等。形成最终的建设三维效果。
2. 设计方案比选:
在三维可视化基础上,进行基于BIM的各设计方案比选,如:不同排水走向的设计方案选择,钢结构与外表皮节点衔接方式的方案比选,休息区域座椅造型及内部排水功能结合性设计方案优选等。
3. 各专业模型整合检测:
定期(每周)进行各专业三维模型整合及碰撞检测。利用三维模型的直观性、可视化、作为设计整合、协调的主要手段,进行每周设计BIM协调,及时发现各专业之间碰撞问题,反馈、协调并跟踪所有设计问题的不断调整,利用BIM协调平台辅助进行问题解决过程管理。
4. 辅助施工图设计及设计报审:
常规造型单体,直接从三维模型中导出平面、立面、剖面、节点底图辅助施工图设计;复杂衔接区域,三维辅助设计师制定大型连接钢构件造型,输出生产加工尺寸;复杂造型外表皮,利用1:1模型进行板块尺寸优化、分类,输出板块加工展开图、侧面弯曲弧度图、竖向大样图等。
利用三维模型辅助设计院进行设计报审,向设计审核单位进行项目三维空间和功能介绍,提高审核单位的设计审核效率。
5. 辅助结构受力分析
针对复杂造型单体或复杂造型区域,结构工程师难以通过二维图纸进行受力模型精确搭建,利用三维模型提取准确搭接的三维线框模型,辅助结构工程师进行结构受力分析。
6. 招标辅助:
利用三维设计模型,辅助审计团队进行重、难点区域的工程量信息提取,方便业主对工程量、造价及复杂造型种不同类型构件复杂程度的全面了解;
对各投标单位进行项目三维总体情况,重、难点区域细节设计、方案调整过程介绍等,方便承包商快速了解项目情况,正确评估项目难易程度,准确报价。同时,对投标单位进行BIM投标方案和BIM实施能力评估。
7. 净空优化、维修路径优化:
针对多专业综合区域,包括设备、设施集中区域,根据机电、复杂钢结构、设备设施在竖向空间、操作范围要求等进行三维基础上的竖向净空优化调整,合理调整设计空间,同时对维修路径可行性、维修通道顺畅情况、维修角度、维修方式等进行虚拟漫游,优化设备、设施维修通道,提出最优维修方式,保证维修的畅通、便捷。
8. 现场施工数据采集和施工放样:
施工承包商进场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并将其展现在三维模型中,分析现场实际数据和设计之间的偏差,包括现场施工区域划分等,作为后续设计、施工作业、设备放置和运行空间、材料堆放的基础资料,有利于合理安排施工组织安排。
在三维数据基础上提取施工定位坐标,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施工精准放样,保证设计数据在施工过程中的最大利用,提高施工精准度。
9. 三维施工深化设计及构件加工信息提取:
直接进行三维基础上的施工深化,确保各专业之间无碰撞、施工空间可行,施工深化模型审核通过后,进行三维模型出施工深化图纸,提交审核,并用于现场施工。承包商利用审核通过后的模型进行工程量估算,加强自身施工质量管理,提高施工材料利用率。业主以此模型提取的工程量作为审计参考,综合评估承包商的费用变更。
对于预制加工构件,进行三维预制加工模型深化,正确反映构件的定位及装配顺序,设计审核通过后,直接从模型中提取构件加工尺寸信息及工程量,进行预制加工。
10. 三维设计协调和图纸会审:
将传统的二维设计协调方式转变为全三维化协调,提高设计协调效率和协调方案可行性,同时将传统的会议纪要形式调整为包含三维模型截图和解决方案的新形式会议纪要,记录责任到具体问题、负责人、以及具体到每一个协调日期,使问题可协调、可追溯、可监控。
图纸会审也由传统的二维图纸会审转化为二维图纸+三维BIM会审模式,以三维模型辅助进行图纸会审,提高图纸会审效率和质量,做到三维模型审核基础上的图纸会审。
11. 施工模拟、设备与材料管理:
从施工进场即进行四维施工计划模拟,将现场条件作为模拟的基础,具体到每一根构件、区域的施工工序,塔吊的安放及作业周期,不同单体之间的交叉作业安排等,并在项目实施工程中,随着项目的不断进行,四维模型进行每周现场情况更新,及每周四维进度协调会议,根据进度计划的调整,进行模拟的持续调整。
在复杂、交接区域进行重点施工方案模拟,业主、设计师、承包商、顾问等相关单位进行基于四维的施工方案讨论,从空间、时间双重纬度考虑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不断提出建议,得出最佳施工方案。
利用四维施工过程、施工工序安排,对施工不同时段的设备利用和放置时间、位置,以及材料的堆放和运输进行管理,寻求最快、最高效的施工设备利用方案和材料的及时、快速供应规划。清晰设备与材料管理周期,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进行重点管理。
12. 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作为设计、施工管理流程之一,设计管理团队与施工管理团队利用三维审核模型,定期对承包商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记录并反馈现场施工与设计不一致的区域,发布到三维协同平台,及时召开协调会议,提出整改及调整方案。当现场整改完毕或设计调整后,三维模型将相应调整,并将模型和现场情况进行一对一记录作为施工管理文件记录在册。
对于施工危险区域,利用三维信息进行施工危险区域范围和危险时间分析,通过三维信息辅助制定安全保障方案,确保在危险时段、危险区域进行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同时,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安全管理部门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施工安全管控。
13. 竣工模型:
随着项目的施工竣工,不断完善项目竣工数据,及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模型与施工一致,并在施工设备进场、安装过程中,对设备尺寸、属性、厂家等进行三维记录及复核。辅助相关部门进行分区域施工验收的同时,进行三维竣工模型验收。
14. 人性化应用:
利用三维可视化,进行WIFI设备放置位置及辐射范围分析,使每一个进入到规定范围的人都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现场WIFI设备,无形中增加便利性。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制定不同时间所需采取的便利措施,模拟雨季暴雨来临时的躲避路径和躲避时间,得出最优躲避方向和路径,并相应进行提醒标注;冬季供热设备等的放置位置和间距分析,保证人员在不同区域的受热范围和受热角度,
15. 安全性应用:
利用三维项目模型、四维设备模拟,对项目运营后的安全逃生路径及逃生距离进行模拟分析,在人类安全逃生时间基础上,进行最优逃生路径分析、确定所需逃生设备尺寸及延展范围,探索不同的逃生方式、方法,规划安全逃生设备的放置位置和数量、事故发生后的到位时间及设备之间的最优工作安排,并对最长、最短逃生时间内逃生人流进行四维模拟分析。
16. 建立体系的BIM工作规范和标准
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反复协商,制定合理、可行的整体BIM目标,搭建各单位之间的合作框架及BIM协同平台,不同阶段的BIM实施方案、建模标准和BIM工作流程。在阶段性BIM工作推动过程中,根据在参与单位的能力情况,机动化调整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流程,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帮、带、管的综合方式进行基于项目的BIM管理,确保项目BIM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