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BIM,你就OUT了!BIM技术正在给全球建筑行业带来一场深刻变革。BIM作为舶来品,2005年前后开始引入国内。近年来,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从国内建筑行业的实践探索来看,BIM都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关注点,更被视为改变我国建筑业的强大推动力。不过BIM在国内的发展之路并不顺畅,存在着认识误区,并且在实践中凸显出水土不服。
BIM是一种技术,又不仅仅是一种技术;BIM是建模,又不仅仅是建模;重新认识BIM的内涵,是BIM得以蓬勃发展的基础。山东联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对BIM的重新认识与科学定位,解决了BIM在国内应该怎么用的问题,以BIM模型为基础,与其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工匠云相结合,结合中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需求,探索出一条BIM中国化的创新之路。
政策东风频吹BIM乃大势所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建造技术正以前所未有之势对建筑行业发生巨大影响。BIM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在建筑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家与地方顺应时代潮流,在政策层面频出重拳,鼓励与引导BIM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2015年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年底,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以及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
2016年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指出“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城市也纷纷发文,力推BIM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尽管BIM在国内也遭遇了开发思路、执行标准和工作流程上的水土不服,甚至不乏质疑之声,不过BIM代表了建筑行业的未来,这一个大趋势没变,因此,如何在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BIM应用之路,就显得尤为迫切。
重新认识BIM从泛化的M开始
对BIM来说,存在一种流传广泛的误读,认为BIM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就是三维立体模型。这种对BIM的认识,是属于BIM的狭义认识,严重局限了BIM的运用。其实BIM作为舶来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有着多种解读。
业内专业人士认为,M是个大M,它有着多元的含义。首先,M代表Modeling。M的英文是modeling,现在国内普遍翻译为模型,不过在英文中model是静态的模型,而modeling所表现的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台湾大学BIM研究中心主任谢尚贤教授建议将其翻译成“塑模”。但不管哪种翻译,都是为了表述这个过程。第二,M代表Management(管理),BIM即模型数据管理。第三,M代表Mobile(移动),BIM即建筑信息的移动应用。
重新梳理BIM的概念,才能准确摄取它的内涵与本质,从而让BIM在实践中避免陷入误区。随着BIM应用的愈发广泛,业内对BIM概念的理解也逐渐切入本质,逐渐达成共识。BIM不仅仅是技术和软件,不仅仅是建筑信息模型、模拟、信息模型化,更是基于模型的信息化管理工具。BIM,从设计开始,基于模型,涵盖了从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到后期运维的全过程管理。
基于BIM模型工匠云功能更强大
工匠云,即是基于BIM模型的建筑信息化管理工具。工匠云,是山东联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筑行业子平台为基础,打造出的建筑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工匠云作为BIM的一部分,它包括工匠云总包企业系统、工匠云房产企业系统、工匠云运维系统等等,是由一系列软件组成的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BIM,工匠云实现了更为精准的验收管理、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
拿工匠云总包企业系统来说,基于BIM立体模型,工匠云的可视化管理更加精准。信息录入者通过点选BIM模型而非电子图纸,实时记录施工过程,真正实现了施工部位的精准还原。
工匠云总包企业系统,是新建筑业态的体现,创新了现场施工管理模式和手段。“手机拍一拍,工作传上来”,它以激发“工匠精神”为基础,以庞大的建筑工人为主体,实时“直播”项目现场动态,让广大的建筑工人成为项目现场信息的记录者。
基于BIM模型,工匠云真正实现了项目现场可视化,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网络,就可查看项目现场动态。
工匠云总包企业系统将总包方建筑工地地图化,在手机上简单点选,即可进入相应建筑工地数字现场——在这里,想看随时看,不用担心交通拥堵,不用担心距离远近,不用担心探访时间。通过打造可视化工地,实现了可视化管理、远程管理、实时管理,完善了项目现场监管信息化体系,有问题实时纠错,实时整改,节省了管理时间,拓宽了管理幅度,增强了管理效益。
数据与模型分离是工匠云BIM的创新抓手
数据与模型分离是工匠云实现BIM中国化的一个有效创新抓手。工匠云通过设置转换服务器,实现模型的轻量化以及模型数据的分离存储,为BIM应用的广泛推广和建筑过程中的信息共享提供了实现方式。
BIM具有三维仿真、模拟测试、信息集成、共享协作等功能,它以三维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将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等各阶段的数据资料包含在3D模型之中,让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中任何阶段的工作人员,在使用该模型时,都能根据精确完整的数据做出有效、正确的决策。
中国作为脚手架上的国家,每年开工面积和单栋建筑体量均居世界领先水平,并且建筑业正在向超高度、大体量、个性化等方向发展,本就庞大的建筑信息加上巨大的建筑体量,使得BIM模型非常巨大,对于计算机设备的配置要求过高,硬件设施成本过高,抬高了管理成本,不利于其普及运用。特别是移动办公时代,BIM模型轻量化更成了必须要做的工作。
BIM的中国化,首要基础是信息安全。在当前全球信息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安全就是国家安全,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已经提升到国家自主可控的战略层面,这也使BIM的国产化更多了一层战略意义。工匠云BIM,以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筑行业子平台为基础,通过赋予BIM唯一标识,完成对BIM模型的管理,对信息安全的追求是其存在的基础。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