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BIM技术快车建筑业实现产业化转型升级
2018-03-21     浏览:103    评论:0        
导读: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无论是对GDP增长的贡献,还是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关联产业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值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大而不强一直是我国建筑业存在的痼疾。在经济新常态下,过去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无论是对GDP增长的贡献,还是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关联产业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值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大而不强一直是我国建筑业存在的痼疾。在经济新常态下,过去依托大规模基建与固定投资而快速发展的建筑业也面临瓶颈期,各种因素形成的合力将中国建筑产业推入现代化变革洪流中。中国建筑业与建筑企业必须积极转型升级,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建筑业转型升级突破口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伴随移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掀起了对大数据、建造数字化、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的广泛讨论。这首先给传统思维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人们从原有因果的思维逻辑正在向关联的思维逻辑转变。

  建筑不再只是解决住的问题,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能量蓄积已融入到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中,因此,原有建筑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为了提升建筑本身的品质和效率,需要重新评估并重新整合现有的建筑设计过程、生产与施工过程及运营管理的过程。

  在从因果逻辑向关联逻辑的转变过程中,建筑师们在创造“更好居所”这一理想上找到了一致的选择,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早在 1999 年,英国就在一个官方报告里提出:五年内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其建筑业节约 30%的项目成本。根据各国相关报道,其实信息化的介入确实可以大大提升施工效率,保守地说将施工工期缩短15%(这是很早以前的数据)。而后,互联网技术介入建筑市场,又可以节约 30%-35%的项目成本,这是英国在 2000 年前后提出的认识。

  这近十几年中,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不仅是英国,各国家都在新的信息化时代推出相应的研究和一些政策导向,特别是德国前几年提出了工业 4.0 的概念,使得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成为未来整个全球竞争力的焦点。

  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是改造和提升传统建筑行业的一个突破口,是中国建筑从“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的必经之路。

  借鉴国际经验 抓好信息技术应用

  数据显示,在长达20年的20%~30%高增速时期,我国建筑业利润依然长期低下,而这种情况是发生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且建筑业增速是GDP增速的2~3倍的情况下。另一组权威统计分析资料显示:中国建筑企业平均业务规模已经与国际先进企业业务规模相当,甚至稍高于国际先进企业,但就资本市场而言,国际先进企业平均市值规模是中国企业的2倍。

  如何解决问题、弥补差距?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信息化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如福提出:借鉴国际经验,加快转型升级,走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而信息技术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黄如福提出,为了将信息化深度融入新型建筑工业化,应着重抓好信息技术应用,尤其是在设计和施工阶段用好BIM技术:

  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应用以BIM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的核心价值是:具有三维数字化、可视化的效果,可大幅度地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预制件设计应用以BIM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另一价值是:按照设计参数自动下料、切割(型钢、钢板等)、打孔、弯曲(钢筋)和成型等。目前,对于钢结构,按照节点大样图下料、切割和打孔,应该说数字化、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了。而对于混凝土预制件,按照设计图纸,在钢筋弯曲、成型,配合混凝土和混凝土养护等有关专业方面,应该说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也在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应用以BIM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另外价值是: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设备;自动计算建筑的环保节能性能,调整建筑结构、材料和设备;从设计源头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优化建筑空间等。

  而在施工阶段,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和远程视频监控管理已被众多施工企业所使用,使用的目的重在解决沟通信息、协调资源,保证合同工期和工程质量,控制成本。目前,以BIM技术为代表的、施工阶段管理信息化研究应用的重点是,建立工程项目信息模型,继而实现深化设计、数字化自动化生产、预制件生产管理、现场施工管理和远程监控管理等。需要重点突破的是:按照现场条件环境和机械设备,模拟施工过程,制定施工方案;按照设计(BIM系统)所需的建筑材料和设备进行询价和采购;依据设计(BIM系统)确定的工程量,制定管理方案和进行项目管理;按照设计(BIM系统)进行准确的现场拼装(预制件按照设计定位贴有电子芯片)。也就是说,借助这个信息化系统,工程项目部可以动态掌控预制件生产进度、仓储、物流情况以及现场施工进度,保证工程工期、质量和成本。

  “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建筑过程的工业化、自动化,生产管理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使建筑更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更符合人类生成、生活的需要。”黄如福强调,“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深度融合意义深远,范围广泛,作用巨大。”

  谁掌握了BIM技术 谁就赢得未来

  可以预见,BIM技术将成为建筑业的操作系统,越来越多的各岗位作业将在基于BIM系统上完成,这样能让工作更高效、质量更高,让工作成果可存贮、可搜索、可计算分析。继续在传统管理技术手段上进行项目管理作业,将与基于BIM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效率和质量落差,在进度、成本和质量安全管理上将差距巨大,企业竞争力将无从谈起,这样意味着,不在BIM技术应用上及时跟进,即面临淘汰的危险。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易军,在第14届中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峰会上指出:“企业要多关注引入BIM技术,实现产品全过程管理,特别是运维服务。谁掌握了BIM技术,谁就赢得未来!”

  易部长认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和BIM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我国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目标,BIM技术应用是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提供技术保障。针对建筑产业化和BIM技术应用的发展,易部长指出:

  第一坚持企业创新主体,企业要以市场需求引领创新,驱动创新,向创新要市场、要效益。要培育一批建筑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方面率先转变生产方式。政府部门要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突破技术发展瓶颈,必须要推广应用BIM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工程项目各阶段信息共享和传递,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品质。谁掌握了BIM的全过程运用,谁就赢得了未来,特别是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支持软件企业自主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BIM应用软件,鼓励BIM软件产业化、系统化、标准化,解决BIM平台和数据集成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

  第三整合行业资源,首先要整合产业链优质资源,上下游融合互补,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切实解决目前产业链脱节的问题。其次要整合地方技术资源。集中优势形成拳头,全国一盘棋,市场会更开阔,核心竞争力会更强。最后要整合产学研资源。要鼓励建立产业联盟,让科学技术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工程应用。

  第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要认真梳理建筑产业链,找出阻碍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条条框框;要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和制定针对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系统的、可落地的政策制度;政府部门要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开放、合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建筑生态环境,让企业在市场中充分竞争、做强做大。

  在目前这个时点上,BIM已不再是行业前沿性的技术,而是行业的大趋势,是包括建筑企业在内整个建筑行业必须重视的战略。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抉择,实现新时期企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最关键的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筑企业要始终坚持把技术与管理创新两轮驱动作为企业领先的发展战略,借力信息化和BIM技术支撑企业转型升级。

 

0相关评论

更多>相关BIM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BIM新闻
阅读排行
评论排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本站动态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我们的服务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帮助中心
积分规则
网站留言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