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BIM3.0
在2018年10月举办的“第五届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及房地产企业协同工作中的应用国际技术交流会”上,广联达正式提出了:中国的BIM应用正在进入到BIM3.0阶段,BIM的价值将会得到更明显的体现。BIM3.0是以施工阶段应用为核心,BIM技术与管理全面融合的拓展应用阶段,它标志着BIM应用从理性走向攀升阶段。BIM3.0阶段主要呈现出三大特征:从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向施工全面管理应用拓展、从项目现场管理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延伸、从施工阶段应用向建筑全生命期辐射。
2. BIM3.0阶段的三大特征
(1)从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向施工全面管理应用拓展
BIM2.0阶段的典型特征中包含从设计阶段应用向施工阶段应用转变的趋势,BIM技术的载体是模型,所以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也是从模型最容易产生价值的技术管理应用开始的。经过这些年的应用实践,BIM应用以专业化工具软件为基础,逐步在深化设计、施工组织模拟等技术管理类业务中得到应用。按照项目管理“技术先行”的管理特征,技术管理成果和其它管理融合更有利于BIM技术的优势发挥和价值实现。
因此,在BIM3.0时代,BIM技术不再单纯地应用在技术管理方面,而是深入应用到项目各方面的管理,除技术管理外,还包括生产管理和商务管理,同时也包括项目的普及应用以及与管理层面的全面融合应用。在过去几年的实践过程中,施工企业已经对BIM应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BIM技术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在此基础上,企业强烈需要通过BIM技术与管理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提升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中国建设行业施工BIM应用报告(2017)》调研结果显示,认为BIM技术将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的观点占比达到74.5%。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应证了多方协作更有利于BIM技术价值优势的体现,并且通过应用部门的增加可以均摊BIM应用投入的整体成本。
(2)从项目现场管理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延伸
在近些年的BIM应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BIM应用不断深入的同时,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延伸。在BIM2.0阶段,BIM应用主要聚焦在项目层面,解决项目不同业务岗位的技术问题,同时与项目管理业务集成应用,提升管理和协同效率。进入BIM3.0时代后,随着BIM应用的深入,逐渐形成从项目现场管理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延伸的趋势。企业通过应用BIM技术,可实现企业与项目基于统一的BIM模型进行技术、商务、生产数据的统一共享与业务协同;保证项目数据口径统一和及时准确,可实现公司与项目的高效协作,提高公司对项目的标准化、精细化、集约化管理能力。
一方面,施工企业在对项目的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核心主要集中在公司不能及时准确的获取项目信息,信息填报的滞后情况普遍存在,甚至有项目管理者擅自篡改数据的现象发生。对企业而言,项目就像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其全部信息无法得以实时掌握。BIM技术在项目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现场管理方式,可以更加及时、准确的记录并反映施工全过程信息,为公司实现集约化经营提供数据上的保障。
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在传统的管理过程中,制定的整体管理体系往往难以落实到项目层面,主要原因是公司难以对每个项目的所有过程全部监管到位,大多都只能停留在对可衡量的结果进行管理,对于例如质量、安全这种重点在对过程项进行的管理难度非常大。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项目管理过程的全纪录,实现公司整体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并且有据可查、有理可依。
(3)从施工阶段应用向建筑全生命期辐射
随着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价值的凸显,BIM应用正形成以施工应用为核心,向设计和运维阶段辐射,全生命期一体化的协同应用。BIM作为载体,能够将项目在全生命期内的工程信息、管理信息和资源信息集成在统一模型中,打通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分块割裂的业务,解决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实现一体化、全生命期应用。
与设计阶段相比,施工阶段所产生包括人员、时间、财物等方面的成本投入相对更多。这些年施工企业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BIM技术解决了很多设计阶段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的问题,如果能在设计阶段将这类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节省项目投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的需求,进行风险预控、管理前置,便于后期施工安全、有序进行,并且有利于降低项目建造成本,保证按期交付高品质产品。
现阶段很多业主单位不但要求施工阶段应用BIM,还要求交付BIM竣工模型,以便于后期运营维护应用。在运维阶段,基于统一的竣工交付BIM模型关联各种图纸、设备信息,保证运维的数据和资源的准确和集中管理。同时,基于模型构件,通过物联网采集并集成动态运维信息,保证各种设施的可视化管理和正常运行,大大减少运维工作量,提升运维效率与科学性,从而实现运维成本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