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D的产生背景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工程建设行业(AEC -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的劳动生产效率呈现下降趋势,而在同一个时间段里面非农业的其他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左右。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数据可能有差别,但这种趋势确实是相差无几的,即上世纪后半叶工程建设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果有提高的话)远远比不上其他工业行业。
技术手段的投入不足和项目实施方法的天生缺陷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原因。
根据IDC的分析研究报告“Worldwide IT Spending by Vertical Market 2Q02 Forecast and Analysis 2001-2006”,全球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规模相差无几,大约为3万亿美元左右,但是两者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建筑业(BLM - 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建设工程生命周期管理 - 14亿美元)却只有制造业(PLM -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 81亿美元)的17%左右。
其结果就是抽象的、不完整的、不关联的、缺少信息的二维图纸(包括二维图形电子文件)仍然是工程建设项目承载和传递信息的最主要手段,相比较而言,在飞机、汽车、电子消费品等制造业领域三维技术、数字样机、PLM的应用已经相当普及。工程建设行业应对这方面挑战的技术手段就是BIM/BLM。
无独有偶,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 一体化项目实施)是随着BIM逐渐开始普及应用而迅速流行的又一个英文缩写词,IPD是一种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和实施方法。
二、什么是IPD?
目前流行的项目实施方法,包括平行发包(Multi-Prime)、设计-投标-施工(Design-Bid-Build)、设计+施工或交钥匙(Design-Build)和承担风险的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t Risk)等模式,都有一个天生的缺陷:把参与方置于对立的地位 - 即参与方的目标和项目总体的目标不一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项目的目标没有完成(例如造价超出预算),但某个参与方的目标却圆满完成(例如施工方实现盈利)。在上述项目管理和实施模式下,参与方以合同规定的自身的责权利作为努力目标,例如项目设计是设计方的工作,跟施工方无关,因此很多设计图纸中的问题直到施工现场才发现,从而导致影响项目工期、造价甚至质量的各类变更。
IPD的中心目标就是要改变传统项目实施方法各参与方处于对立地位的天生缺陷,维基百科这样给IPD下定义: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abbreviated IPD), is a project delivery method that integrates people, systems, business structures and practices into a process that collaboratively harnesses the talents and insights of all participants to optimize project results, increase value to the owner, reduce waste, and maximize efficiency through all phases of design, fabr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我们通过下表来看看IPD和传统项目实施方法有些什么不同:
传统项目管理和实施方法 | 相关要素 | IPD方法 |
分散,按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建立或按最低需要程度建立,很强的层级制 | 团队 | 由项目主要参与方组成的一体化团队实体,项目初期建立,开放,协同 |
线性、独立、分离的;需要的时候才收集知识;信息各自拥有;知识和技能深井 | 流程 | 并行和多层;知识和技能的早期贡献;信息开放共享;项目利益相关方互相信任和尊重 |
单独承担,最大限度转移 | 风险 | 共同管理,合理分担 |
单方面追求,最小投入最大产出,通常基于初始成本 | 利益 | 团队成功与项目成功挂钩,基于价值 |
纸质,二维,类似 | 沟通/技术 | 虚拟数字,BIM模型(3,4,5D) |
鼓励单方努力,分配和转移风险,不分享 | 合同 | 鼓励、培育、促进和支持多方开放分享和协同,风险分担 |
IPD的核心是一支由主要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协同、一体化、高效的项目团队。
三、BIM和IPD的关系
BIM(包括BLM)和IPD是在工程建设行业为提升行业生产效率和科技水平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项目信息化技术手段和一套项目管理实施模式,我们可以从这两者的核心价值来理解他们之间的如下关系:
- IPD是最大化BIM价值的项目管理实施模式:BIM是一个三维的工程项目几何、物理、性能、空间关系、专业规则等一系列信息的集成数据库,可以协助项目参与方从项目概念阶段开始就在BIM模型支持下进行项目的各类造型、分析、模拟工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首先,这样的BIM模型必须在主要参与方(业主、设计、施工、供应商等)一起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建立起来,而传统的项目实施模式由于设计、施工等参与方的分阶段介入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其结果就是设计阶段的BIM模型仅仅包括了设计方的知识和经验,很多施工问题还得留到工地现场才能解决;其次,各个参与方对BIM模型的使用广度和深度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规则才能避免错误使用和重复劳动等问题。
- BIM是支持IPD成功高效实施的技术手段:如前文所述,IPD的核心是一个从项目一开始就建立的由项目主要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一体化项目团队,这个团队对项目的整体成功负责。这样的一个团队至少包括业主、设计总包和施工总包三方,跟传统的接力棒形式的项目管理模式比较起来,团队变大变复杂了,因此,在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合适的技术手段支持项目的表达、沟通、讨论、决策,这个手段就是BIM。很难想象一个多方集成的项目团队仍然用二维图纸作为项目信息的表达、承载和传递工具会发生什么情况,或许IPD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了。
IPD的优势是明显的,不过要真正实施起来,其挑战也是巨大的,这些挑战包括技术、行政、法律、文化等各个层面,前面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IPD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完全可以在现有的项目实施模式上逐步应用,从而提升项目的整体管理运营水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