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BIM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一)
2015-04-19     作者:bim    浏览:29    评论:0        
导读:进入21世纪以来,建筑行业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其中有来自国外设计公司的强大竞争,以及来自更发达城市的设计公司的竞争(如

进入21世纪以来,建筑行业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其中有来自国外设计公司的强大竞争,以及来自更发达城市的设计公司的竞争(如上海、北京的设计公司)。同时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带来了越来越紧迫的设计任务和设计时间,层出不穷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的设计思想,这些都要求设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自我,进行再学习。未来的设计行业将会蕴含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更丰富的设计思想,并达到更高的工艺水平。

2006年美国建筑师协会曾经发出过一个警告-不懂建筑信息模型(BIM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建筑师,不久的将来将失去获得OFERR的机会。更确切的说,在美国正在推行BIM,随着BIM的推广,所有的建筑业务,包括设计,设计审核,预算,工程管理等等,将会整合到一起。

那么BIM是什么?它会给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应有怎样的态度对待BIM的发展大潮?结合收集整理的资料和作者自身的理解,本文试图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BIM
BIM这一方法和理念由欧特克公司在2002年率先提出,现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被誉为工程建设行业实现可持续设计的标杆。

那么BIM是什么?是名词,还是动词?是很多软件的集合,是一种新技术的统称,还是行业的发展方向?对BIM,每个人有个人的理解,各大公司有自己的解读,下面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BIM,希望使读者产生自己对BIM的认知。

BIM定义
对于BIM,最通用的解释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翻译成中文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它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座虚拟的建筑,一个建筑信息模型就是提供了一个单一的、完整一致的、逻辑的建筑信息库。

除了这个定义以外,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等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基本上差别不大。维基百科的定义参见如下链接:http://zh.wikipedia.org/zh-cn/%E5%BB%BA%E7%AF%89%E4%BF%A1%E6%81%AF%E6%A8%A1%E5%9E%8B

百度百科的定义参见如下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1281360.html?fromTaglist

BIM一定是贯穿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使设计数据、建造信息,维护信息等大量信息保存在BIM中,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得以重复、便捷地使用。图1显示了在建筑设计、建造、维护的整个过程中,围绕的核心就是BIM。1.jpg

对BIM的自我理解
BIM,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建筑行业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或者说过渡阶段。当我们需要一个说法去标记这样一个阶段时,BIM就是众多说法中最为人们熟知、占绝对优势的一种说法。其实BIM的内涵及外延早已超出了模型的范畴,也延伸出了建筑行业,甚至到整个工程行业。

从信息应用的本质来说,BIM应用的目的是把隐含的的建筑信息(设计等方面)显式化。从时代发展的脉络来说,BIM要做就是把以2D图纸为基础的设计交付手段转变为3D模型为基础。

我个人理解,BIM除了只定义了纯数据方面的一些内容,还应该包括人的行为方面的内容,简单说就是应该包括一个协同工作的模型。这个协同工作的模型就是定义建筑从业人员如何在同一个数据模型下的协同工作的规则。

图2是BIM实施的一个示意图,左边的网状图表现的是目前国内建筑业的工作方式。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人员关系复杂且效率低;二是没有统一的数据模型,大家各自建立一套数据,这就很容易导致设计出错,数据冗余,而且人员间难以协作。右边的图则是一个理想的BIM工作方式:一是统一的建筑模型,二是所有的相关人员在一个定义好的规则下与该建筑模型打交道。

2.jpg

BIM到底是什么
下面的文字来自资深BIM咨询师何关陪先生的一篇Blog,借用何先生通俗、诙谐、深刻的语言说说BIM到底是什么:

时至今日,大部分干这行的地球人好像都知道BIM是什么了,不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或者建筑信息模型吗?您说的没错。

BIM的定义网上都有,查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或建筑信息模型都能找到,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应有尽有,说法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个字,玄。三个字,相当玄。越看越不知道这个东西能帮您干嘛,可能唯一容易理解的是要用新的软件,诸如Autodesk Revit, Bentley Architecture, Graphisoft ArchiCAD和Digital Project等。

然后就有人去用了,然后大家又都不用了,道理很简单,好像还不如AutoCAD来得快。

但BIM却没有因此退出历史舞台,反而越来越热闹,在发源地美国热闹得不亦乐乎,连美国的国家BIM标准都弄出来了。而且百尺竿头,同所有山姆大叔好的和不好的东西一样,非得冲出美国,走向世界。

香港一直是亚洲的潮流风向标,BIM也不例外,这几年,用BIM的项目大大小小早就超过100个了,看样子可以用一句话形容:一发不可收拾。

香港是一国两制的地区,最大的特点是那里的业主们一定是无利不起早的,这么看来,BIM一定是为香港的业主带来了利益了。

BIM可能真是个好东西! 这么说来,国内干这行的地球人好像还没完全弄明白这回事,但有一点是尝试过了的感觉到,BIM不是简单地换一个软件。

我的理解,从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绝对值来说,BIM最大的受益者是业主,其次是施工单位,然后是设计院。(该处引用何关陪先生的Blog,原文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be62e0100f8yd.html)

BIM平台软件发展史下面介绍目前国外几个主流BIM平台软件的发展史。国内BIM的发展基本上从2002年以后,而且目前还没有自己平台软件,这里就不做具体介绍。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国内的建筑业软件厂商能参与到BIM基础软件的竞争中,共同推动中国乃至世界BIM的发展。

Revit时间表:

1982 - Autodesk公司成立
1983 – Autodesk公司发布AutoCAD 1.2版本
1989 – 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发布Pro/ENGINEER 的第一版本
1992 – Autodesk公司发布DOS版本的 AutoCAD 12 ,并是AutoCAD成为CAD软件的“同义词”
1997 – Charles River软件公司成立. 其核心研发团队来自Parametric Technology 公司
随后,Charles River 软件公司改名为Revit Technology公司
2002 – Autodesk 公司以1.33亿美元收购 Revit Technology公司,Revit 成为Autodesk公司建筑领域的旗舰产品,并突破了AutoCAD平台有20年历史的DWG文件 的桎梏 2008 – Revit 2009 发布,其建模和渲染引擎得到很大提升
Bentley时间表:

1985 – Keith Bentley成立了 Bentley Systems公司
1986 – 建筑师 Erik De Keyser在IBM UNIX上开发了Bricsnet's最初的建筑建模软件.
The first CAD software created by Bentley Systems is called PseudoStation and it allowed users to view Intergraph IGDS drawings files without Intergraph software or hardware. 1987 – MicroStation 发布,提供了编辑IGDS文件的功能 Intergraph收购Bentley50%的股权
1987 – Bentley 创建了DGN 文件
1995 – Bentley 在MircoStation上开发了高级实体建模功能,并发布了针对Windows平台的MicroStation 95
1996 – MicroStation/J V7 发布.
1997 – Bentley在获得 Bricsnet's 建筑建模软件后,将其打造为MicroStation TriForma的核心技术,并在MicroStation上发布了它的第一个BIM应用程序.
2002 – MicroStation V8 发布
2007 – Generative Components 发布,它实现了使用编程语言建立模型
2008 – MicroStation V8i BIM软件发布,它实现了实时的建筑平、立、剖和裁剪平面视图
ArchiCAD时间表:

1982 -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ArchiCAD的开发被启动
1987 – ArchiCAD发布。ArchiCAD被认为是第一款个人计算机上2D/3D的CAD制图软件,并被标记为第一款BIM软件产品 2007 - 德国的一家CAD软件公司Nemetschek AG收购Graphisoft

BIM软件发展策略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协作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建筑设计所涉及的专业软件是相当的多,有土木、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或分析、建筑分析、建筑设备、招投标、概预算、采购、仿真、效果渲染、施工,等等。如果所有软件都要求能使用统一的三维模型,就要求所有的软件能无损的读入和写出三维数据模型,要实现这个想法,可能方法有:

一是生产一个“超级软件”,它包括了所有的功能,这样就绕过了读写三维数据出现的冲突。但是无论从软件公司的角度,计算机硬件的能力,还是从软件购买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行的。
二是对于拥有种类比较全的BIM建筑软件产品线的软件公司,以BIM建筑设计类软件为核心,其它类的软件能通过各种数据格式和核心设计软件的数据建立联系。就Autodesk而言,可以用Revit系列建立核心数据,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它外围软件能够正确的读入写出Revit产生的核心数据。例如图3中,用Revit建立了核心数据,然后通过Revit extensions插件建立与结构分析软件Autodesk Robot建立联系。
3.jpg

办法三是建立一种统一的建筑数据格式。该数据格式要能支持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相当于建筑设计软件间交流的“国际语言”,然后所有的建筑软件都要能够支持这种格式,那么建筑软件间的数据交流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目前,IFC格式做的就是这个工作。但IFC本身还不成熟,同时,IFC并不能很好被各主流建筑软件支持,这两个问题导致了大部分软件还无法利用“国际语言”无损交流。
历史的经验和当前发展的态势来说,方法二和方法三都有人在推动,具体哪种方式会取得行业认可,成为行业规范,现在还难说。也许像AutoCAD的DWG是事实上的工程行业标准一样,方法二和方法三会逐渐融合,形成有BIM特色的建筑行业新的数据“标准”。

 

0相关评论

更多>相关BIM学院
推荐图文
推荐BIM学院
阅读排行
评论排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本站动态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我们的服务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帮助中心
积分规则
网站留言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