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造是应对于实现绿色建筑的动态过程。在汉字中,建筑一般作为名词使用,建造一般作为动词使用。因此,绿色建筑是针对建筑产品而言,而绿色建造是针对建筑产品的制造过程而言。其核心理念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品质保证”。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是绿色建造涉及的主要过程。
一、发展工程总承包是推进绿色建造的重要保障
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工程承包商站在工程项目总体的角度统筹资源,减少环境负影响,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传统的工程承包模式中,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往往分属不同的单位,在设计图完成之前,还不知道项目的施工单位,更不要说相互沟通。施工单位只能是照图施工。其结果是施工中不断发生设计变更,造成管理成本增加、工期拖延、投资超额、资源浪费,这与绿色建造的理念背离。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促使工程承包商立足于工程总体角度,从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楼宇设备选型、施工方法、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统筹,从而提高工程建造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有利于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的提高。
但我国工程总承包的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受传统的建筑管理体制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项目业主作为建筑市场的主体,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业主方管理水平参差,专业水平不高,对建设程序和法规不熟悉,以及部分业主照顾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等诸多因素,导致业主方擅自将工程肢解发包、违规分包等这些不规范的行为发生。
2.有关工程总承包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应该通过行业的法律法规,规范建设方的建设行为,同时为实现工程总承包创造条件。以法律形式保障垫资带资建设的承包商,明确建设项目还款最低利息和资金偿还期限,形成一种有利于承包商开展融资的市场环境,降低承包商的资金风险,鼓励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
3.建筑市场的产业结构失调,缺少具有总承包能力和强大经济技术实力的大型企业,取而代之的是众多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经营能力都基本相同的中小型企业。企业之间没有区分各自的目标市场,更没有体现出各自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导致了建筑市场的混乱及无序,加剧了工程发包领域的不规范行为。
二、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推进绿色建造的重要手段
最近一段时期,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我国获得了普遍的重视,其核心理念是建造各阶段的技术信息共享,贯通设计、施工以及运维等阶段。
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浪费和损害环境的现象相当普遍。据美国1999年有关部门统计,由于超预算、错误设计与施工造成返工、工期拖延、管理不当等带来的损失与浪费,约占投资总额的30%。应用BIM技术可以减少异议和错误发生的可能,减少“错、缺、漏、碰”现象的发生。美国斯坦福大学整合设施工程中心(CIFE)根据32个项目总结了使用BIM技术的以下优势:消除40%预算外更改;造价估算控制在3%精确度范围内;造价估算耗费的时间缩短80%;通过发现和解决冲突,将合同价格降低10%;项目工期缩短7%,及早实现投资回报。BIM在建筑业的应用与发展,不但节约资源,提高生产率,而且有利于产业升级,是实现绿色建造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设计、施工阶段,分别得到了部分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BIM的推广应用。主要表现为:
1.BIM推广应用的行业标准有待编制
BIM在建筑业的推广应用,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加以规范,包括信息的存储、传递、交付、应用等。这样才能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运用,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目前我国的BIM国家标准正在编制中,分别是:《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编码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制造工业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和《建筑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标准》。标准的实施,对BIM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BIM应用的有关软件有待开发完善
目前很多企业针对建造中BIM应用的实际需要,开发了针对性强的软件。如中建三局一公司针对机电工程现场施工的进度、安全及质量管理要求,开发了“基于BIM的建筑工厂化管理系统”。中建五局针对机电安装工程,开发了“中建五局安装物资编码算量统计软件”、“中建五局安装Revit辅助深化设计工具”和“中建五局安装Revit族库管理系统”。这些软件均有效提高了机电工程工厂化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产生较好经济效益。但是软件之间存在重复开发,相互之间也缺少衔接和匹配。特别是各类软件还不能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运行,国产软件还不能占主体地位,这些因素制约了BIM的推广应用。
3.建造各阶段的模型直接转化应用有待解决
BIM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实现建筑业各阶段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互,信息模型始终处于各阶段的共同监管和关注下,最后得到完善的最终模型。我国建筑业各段之间虽然有对接,但行使不同的标准、控制体系和监管部门,这种条块分割式的产业结构不利于信息的贯通和传递。建筑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对BIM模型的精度要求差异很大,设计阶段难以提供施工阶段所要求的信息。另外,设计单位在初始建模时首先做了大量超出以往信息量的工作,但不能获得超出正常设计的经济效益回报。这些都制约了建造的不同阶段之间模型的直接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