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BIM工作的推进策略
2015-05-02     作者:bim    浏览:18    评论:0        
导读:从鸟巢到水立方,从央视大楼到国家大剧院。当一座座富于创意的建筑在你的身边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不可思议的建筑形态和建设速度让你充分地意识到:中国的工程建设行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之前,也许没

从鸟巢到水立方,从央视大楼到国家大剧院。当一座座富于创意的建筑在你的身边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不可思议的建筑形态和建设速度让你充分地意识到:中国的工程建设行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之前,也许没有人能想到今天建筑的形态与理念能够如此的大胆与前卫;十年之后,我们更加无法预知未来建筑会是怎样奇思妙想的结晶。
建筑业高速发展的业绩当然值得称道,但冷静思考一下,建筑业粗放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建筑业目前的现状是产品不标准、重复性小、项目分散、无固定车间和团队、建造过程复杂、施工非标准化等。这些问题,仅靠现有的加工制造和管理方式,或者仅靠改造现有的管理流程都已无法解决。建筑业要想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要想实现工业化,必须要借助现代信息化的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才有可能扭转建筑企业粗放式发展及管理的现状,进而才能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而BIM的出现及应用,恰逢其时。
自2002年 BIM这一方法和理念由欧特克公司率先提出之后,技术变革的风潮便在全球范围内席卷开来。CAD出现后,引领了设计技术的第一次革命,并被形象的称为“甩图板”。而BIM的出现,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去描绘它的作用和价值。最近几年,BIM在中国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认识,更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深入到工程建设行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规模设计复杂的概念性建筑,还是普遍存在的中小型实用建筑……BIM技术的应用已势不可挡。
  无疑,BIM的发展已经为各个行业带来了福音,特别突出的就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住建部编制的建筑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BIM协同工作等技术应用,普及可视化、参数化、三维模型设计,以提高设计水平,降低工程投资,实现从设计、采购、建造、投产到运行的全过程集成运用。再看民间,各类BIM咨询机构、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而从整个建筑项目的产业链上看,一些先知先觉的设计院率先行动,组建团队,大胆尝试。而一些精明的地产公司、施工单位也逐渐嗅到了BIM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现实价值,开始关注BIM、学习BIM、引进BIM。
2010年笔者所供职的这家企业开始接触BIM,从开始的激动兴奋、到中间的茫然无助、再到后来的逐步清晰坚定,在推动实施BIM的道路上,走过了许多弯路,付出了很多辛苦,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实施经验。当初集团确定要推行实施BIM的时候,我被任命为BIM实施推广的负责人,同时还要负责具体业务板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我想通过此文,把我在企业里推行BIM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出来,分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施工企业如何认识
1.jpg
(来自BENTLEY与用友软件提供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软件应用总体方案说明》)
之所以展示上面这张图,是要说明一个观点。由于中国的工程承包体制与国外不同,投资方、设计方、施工方、运维方大都是不同的单位,围绕项目建造的全生命周期已经形成了阶段性的稳固利益体,比如设计院在完成了设计任务后,就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中退出了。比如施工单位,在合同按完成了投资方下达的建造任务后,也会退出。而BIM的核心特点,是基于BIM模型的四大数据特性:完整性、唯一性、连续性、真实性。所以施工单位在认识BIM的时候,一定要从项目建造的全生命周期去认识,不要单单盯住施工这个阶段,因为BIM基于上述数据的四大特性,使得基于BIM的协同应用成为现实。所以施工单位认识BIM,首先是思维上的改变,要跳出原有的纯施工观念:等着上面给图。而是要应用协同思维,主动把自身地位往业主方、设计方提升,设计阶段主动参与,将施工的思路、信息尽量在设计建模的时候一并考虑,大大减少后续施工阶段的变更洽商。BIM迟早会从单纯的技术层面提升到项目管理层面,最终会与企业的ERP系统进行打通,就像上面图中展示的一样,实现基于BIM的项目建造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管理。

二、施工企业推进BIM的策略

在说施工企业推进BIM策略之前,我想结合我们单位这两年实施BIM走过的一些弯路,先和大家说一下我所认为的一些BIM认识及实施误区,个人意见,未见得正确,仅供参考。

1BIM就是建模?

这应该是很多人对BIM的认识,不单是施工企业。客观上讲,目前阶段国内应用BIM是从设计院开始,起初设计院采用BIM的一个核心功能的确是建模。但BIM的终极目标是基于设计阶段的基础模型创建,随着建造过程的不断深入,会在不同的阶段逐步加载相应数据和信息,达到协同共享使用的目的。比如设计阶段更关注的是三维空间尺寸信息,施工阶段更关注工程量、时间、成本造价信息,运维阶段更关注设备设施的维护信息等。所以建模仅仅是BIM的一个功能,但决不能因此把BIM与建模划上等号。

如果有人问,究竟如何理解和认识BIM,我这里梳理了一下各方的观点,汇集了三条:(1)可视化;(2)信息载体;(3)协同性。

2BIM万能?

这大概又是另一种极端理想的认识,且不论现在的BIM技术是否支持,即便真到了BIM软件无所不能的地步。仅靠几个软件和系统就能把楼盖起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每一次的新技术革命,都会短时间内让大家兴奋异常,会不由自主的认为软件万能,系统万能,信息化万能。在和很多企业老板交流的时候,对方听到BIM,瞬间眼睛放大了,说有了BIM,我的好多东西不就可以变成全自动的了吗。俨然把BIM当成了拯救建筑业甚至拯救地球的超人。很多施工企业基础管理很差,项目管理一塌糊涂,成本的跑冒滴漏非常严重。以为引进了BIM就能够脱胎换骨,瞬间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这显然是犯了BIM万能的逻辑错误。

其实BIM也好,其他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也好,终归都是一种技术工具、管理工具,最终都要靠人去驾驭和使用,所以BIM是企业管理完善的锦上添花,而不是管理低下的雪中送炭。

3、有没有一套从设计到施工、到运维的全过程BIM系统?

这是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因为目前阶段暂时还没有这样的系统。但随着BIM软件的研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许有一天会出现这样的系统。但在目前,企业推行BIM的时候,可以树立这样的目标,但在实际的推进当中,还是要从现实出发,从设计到施工,一步步走。我们设想一下,软件也好、系统也好,作为一种商品,肯定有其核心的功能和客户群,大而全的东西往往不精、不专。所以一味的去盲目追求什么全过程的BIM信息系统实际上已经违背了软件及信息化本身的发展规律。

将来的全过程系统,一定是从工具软件、BIM基础信息系统、ERP系统逐步发展推进而来,是一个分层次、分业务对象的多元组合系统,而非是一个什么所谓的标准的全过程BIM系统。

三、施工企业推进BIM的策略

以上三个误区,其实就是我所在的企业在实施BIM的过程中所犯的一些错误。正是有了对这些误区的认识和逐步清醒,施工企业推进BIM的策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1、需求为王——一切从需求出

和很多企业交流的时候,大家好像都非常迷恋BIM的各种软件,各类功能。与软件厂商交流,软件厂商也会不遗余力的用绚丽的PPT给你介绍软件无所不能的作用。但很多企业仓促引进了所谓的BIM系统和软件后,发现不会用,也不知道究竟引入BIM想干啥。所以我的观点是,一定不要追着BIM软件功能走,而是要让BIM软件追着企业的需求走。也就是,即便没有BIM,我们施工企业的核心需求是什么?这里面可能要划分一下层次,比如有企业级的需求、项目级的需求,企业级的需求无非就是财务的管理、招采的管理、成本合约管理等等,项目级的需求可能更关注到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等。但这些需求不足以支撑与BIM软件功能的匹配对应,以项目级需求为例。我们还要继续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实际就是按照施工一个项目,从开始的场地平整到到最终的竣工交付为止,我们要按照传统的项目管理要求,把每一个阶段的管理和技术需求都梳理出来。

 

0相关评论

更多>相关BIM学院
推荐图文
推荐BIM学院
阅读排行
评论排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本站动态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我们的服务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帮助中心
积分规则
网站留言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