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第十一届21世纪中国建筑企业家论坛》
我给大家演讲的主题就是“突破项目精细化和企业集约化的管理瓶颈”,我们要思考一下,我们的项目利润为什么一直低下,我考虑都是内部的提升空间。项目经济承包制为什么一直是行业的主要模式,其实前面顾老师的观点,我有点不同的建议,项目承包制,我们研究认为,它是当前管理能力、人才资源、资金资源制约条件下的一种最有效率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但是它不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真正的我们的发展最高阶段,中国建筑业成熟的阶段应该是项目精细化、企业集约化的管理,就是项目应该是直营的,总部的管控能力应该是越来越强,项目部小前端大后台,这个应该是最新生产力的代表。技术上、管理手段上有什么瓶颈突破,受到什么制约,希望我的分享给大家一点启发。
我们的转型升级为什么进展缓慢?转型升级至少谈了三个五年计划,但是如果从真正的行业现状的考察来看,我认为企业的行业的转型升级没有实质性的启动。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是我们不努力,不是我们不够聪明,我们建筑业的人一定是最聪明的,能力最强的,但是这个行业的本质,产品的生产本质是最难的一个行业。罗列各种因素,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单一性的生产,超高的复杂度,我们的设计,现在还停留在二维的状态,我们不可能像制造业一样大批量的生产,我们的工地是流动的,我们的团队是临时组建的,我们的工艺是变化的,哪怕是只造6层楼,各个地形不一样,企业不一样,组织方式不一样。
各位,我们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难度远比其他行业要高,如果真正要把成本管理清楚,我们的项目部、企业总部,需要有对一个项目的成本,从头到尾按照3大维度核算对比,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供需维度。
我要强烈的呼吁,大家要重视这样一个革命性技术的出现,作为最复杂的行业,信息化最难搞的行业,真正要突破转型升级的条件,除了客观的环节以外,这几个都是必要条件。项目管理,海量数据的创建、计算、管理和共享,我们项目的协同能力,这些问题是长期由于技术瓶颈的限制得不到突破,今天这样的时点上,信息化技术、软件技术已经到了这样的关口。
整个行业,我对于这个行业的观点,年增速超过20%,所以我们在高增长下,由于各种因素的集成隐藏巨大的行业危机,一个是危机感还不够强,我们偏向于希望做大做强,但是对于管理的内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行业标杆企业还不够,甚至是很少甚至是没有,房地产行业,有了万科、SOHO创新思想家、企业家比较多的领域,它的概念作用巨大,管理技术需要突破。
总之,转型升级的问题,一定会回到我们这个行业的本质,我们的关键业务,项目管理达到精细化,最终的目标,企业哪怕是面对1千个项目,能不能进行直营管理,集约化的管理,集约的材料、集约的施工材料、人工调配,这是最高的目标,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现在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把当前依靠经验,依靠人这样的项目管理的现状提升到依靠数据、依靠系统才能管这样的一些规模。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有一种信息技术,能够把实体的工程创建成功,在我们的电脑、软件、数据库里面创建成功7个维度结构化的工程数字化的数据库,结构化的,它有一个关联性,我的维度参数一旦确定,我可以立马得到统计和分析的结果,这是第一个,如果这种技术能够把数据的分析力度精细到构件,一个构件上可以承载大量的数据,几何的尺寸、造价、规格、型号、施工企业的单位,哪个人装上去的,这样的技术有了之后,我们的管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分析这个变化就是带来革命性的。所谓的维个纬度,工程师三维的实体,建造的过程当中是时间的维度,三个供需维度,这样的数据库建成,我们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精细化管理能力就有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过去直营做不到的,管理太粗的很多问题就会突破,这个技术就是BIM技术,这在国际工程界已经达到公认,这样的技术给建筑业带来革命性的进步。它给我们带来计算能力、数据能力大幅度的提升,模型建好了,工程量瞬间几十分钟、十分钟之间算出来,十万平方米所有专业,一个团队可以在10天之内我们可以把它精细的算出来,这样的能力,对于我们的管理带来什么变化,我们让它模拟施工的过程,它是一个进度的计算,各个专业,这些技术问题,过去大工程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在那里讨论技术冲突的问题,其实软件可以让大家一分钟不花,把所有问题彻底的找出来所以BIM技术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不仅仅是看到这样一个实体模型,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构建布件上,它给我们带来的所有数据信息,这才是最关键的,看实体不是第一个关键的目的,可视化也带来了价值。上游有一些企业家已经非常重视了,像是潘石屹已经非常重视了,他把BIM的应用,作为企业今后发展的三大竞争力之一。如果业主比我们先有这个能力,我们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所以BIM技术,几千个工程做下来,一直需要有一种能力现在可以提供给我们,我们有了项目管理支撑技术,随时随地快速查询到最新最准确最完整的7个维度工程化的数据库,成为创建、管理、共享工程基础数据,甚至过程数据这样一个协同平台,实现虚拟建造,这个很重要。虚拟建造,让我们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差距有了一个很大的接近,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比制造业,质量、管理能力差很多,王石一直在提倡向制造业学习,很重要的原因,制造业本身可以通过样机的优化不断打磨再大批量生产,我们建筑业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在软件里面、电脑里面把所有的问题在施工以前把设计的问题,施工策划的问题做得更好。
如果我们有一个像是这样的终端,这样的终端可以通过远程,把我们的一个工程模型所有数据调过来,甚至他在地球的哪一个位置上,在哪一条道路上,可以知道周边的环境,当然更知道我们这个模型里面所有的数据、信息、工程量的数据、材料的数据,包括所有管理所需要的其他信息,质量、安全,这样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变化。最后BIM技术的应用,成为一个数据提供的中心,信息的枢纽,不需要预算员非常忙碌的应对,通过技术的革命来实现。
如果我们有一个像是这样的终端,这样的终端可以通过远程,把我们的一个工程模型所有数据调过来,甚至他在地球的哪一个位置上,在哪一条道路上,可以知道周边的环境,当然更知道我们这个模型里面所有的数据、信息、工程量的数据、材料的数据,包括所有管理所需要的其他信息,质量、安全,这样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变化。最后BIM技术的应用,成为一个数据提供的中心,信息的枢纽,不需要预算员非常忙碌的应对,通过技术的革命来实现。
现在拿一个平板电脑,报表的数据、图表的数据都非常容易调到。所以BIM的创建,其实现在的效率已经是非常之高,已经远胜人工,刚刚做过一个描述,其实我们通过利用设计阶段的数据,把设计成果转化,可以达到10万平方米10天土建、钢筋、机件安装,让软件算好。
基于企业级的管理,能够提供什么支撑,它可以在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的精细化管理都给我们提供非常强大的支撑。我们在深化设计上,这个模型让它进行我们可视化的审核,让它计算空间的位置,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如何施工更方便,哪个材料更好,哪里有冲突让它计算,这都是非常好的技术方案。专业的工装检测,这在所有大型工程当中都可以节约大量的进度,减少资源浪费,其实现在完全可以使用BIM技术把这些问题消灭在施工的以前。这样的过程应用到我们整个施工过程,并不是说现在BIM技术在设计阶段也在推广应用,但是实质上,施工阶段的BIM应用是超过设计院的,施工企业因为投资回报率很高,可以先用起来,我们可以通过碰撞检测这样的能力,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把我们结构的语流动位置准确定好,这样的情况可以让我们省掉很多的损失和麻烦。模拟的过程,可以非常清晰的表现出来,这对我们整体施工方案的策划非常好。
通过这些维度的模拟,我们在二维状态下,很多冲突、问题,供需交接过程当中看不到的危险,我们在实践过程当中获得非常好的效果。现在大量也通过拍照,11月份要发布一个版本,都可以看到,用手机跟这个模型自动的关联起来,我们开施工协调会的时候,今后会很轻松,一看这张照片,就可以知道我们的施工进度怎么样。企业级的成本管控,真正的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企业成本管控,这是重要的方面。
如何掌控1千个大型项目的建设,我们认为光工程这样一个关键业务,我们的主营业务,只有制度,只有流程那是控制不了的,这是我们的行业本质,生产本质所决定的,要有什么?我们的企业要有和项目的信息对称能力,为什么要承包制,承包制在管理学上并没有这个名词,这是现阶段有效率的方式。最后要集约化的时候,总部和项目部的信息对称能力要非常强的提升上来,项目的预算员、项目经理知道什么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对称性、对应性、准确性、可追溯性有能力把控。这样的架构,这样的系统有的时候,我们的管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很大的一个提升和改进,转型升级,有一个数字神经系统,可以快速传输到总部,在很多管理方面就会有突破,精细的计划,更可以做到,这都是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延伸应用,都是容易做到的。你在模型上只要输入一个关键词,收缩到这个设备、构件,数据就可以打开了,企业级的BIM数据库可以和我们的ERP管理系统结合,这个时候ERP管理能力大幅度的提升,我们的研究结论表明,没有基础数据的提供,将导致两大问题:(1)项目部实施信息化,增加很多的工作量,这是不可以的,如果搞信息化,要增加项目部的工作量,肯定阻力很大,信息化一个目的是为了管控,你让总部的控制能力更强,还要让项目部做更多的东西,所以基于BIM技术,底层生产力提高,但是对于控制力也加强,稍微有均衡;(2)ERP系统没有基础数据系统的支撑,该用多少钱,该用多少材料,该用多少人工就变成空中楼阁,只知道花多少钱,不知道该花多少钱,这是现有企业做ERP的问题,因为是项目部自己填的,而不是从一个源头提供出来,准确性、对称性、可追溯性、纪实性都无法保证,所以下一步的信息化要真正的成功,信息化很难,但是要转型升级成功,必须要做好信息化,它就是这样的关系,但是真正突破信息化,BIM技术,作为基础工程数据的提供,一种解决方案非常的必要和ERP配合起来,和项目软件配合起来。现在BIM的应用价值已经非常大,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应用,估计这一两年就会大量的出来,在技术、质量安全、管理应用上利用数字化的模型提升。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在实施的工程案例,这样的技术到现在为止已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专门为施工企业量身订作这样的服务,用我们的系统,用我们的团队技术人员,实时提供服务,提供现场的服务。经过授权的人可以共享这些数据和模型,这是在上海中心,我们和建工集团的安装公司合作,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材料的垂直运输控制上,过去在这一方面造成比较大的浪费,由于数据提供来不及,不够准确,有些材料多下来的,因为转运的成本进度不允许,就会被当成废铁处理掉,而现在用BIM技术可以做精确的测算,对于材料的节约是非常明显的,又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材料,这个项目部上的同志一定会比较欢迎。这是现场人员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技术减少现场材料的浪费。通过数据共享对采购的决策、计划都带来好处。
这是在金虹桥国际中心,在机电安装方面,深化设计图都通过三维的模拟,统计工程量进行方案的优化,进行可视化的工程指导,这是一个冷冻机房,这个方案经过5次的优化,使施工最快捷、快速、方便,并且它的实施效果非常好,在这个工程上,我们有一个楼的层面抬高10公分,这是给业主创造巨大的价值。我们刚刚进入的时候,他们不关心,但是随着时间的进展,大家就感觉离不开了,越来越支持。
这是常州的一个项目,信息化示范项目,在造价、控制、安装检查都得到很好的应用,现场技术人员都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解决现场的问题,在方案评审的时候,图纸不清楚的问题,后来主动找BIM人员解决问题,实现数据的共享带来很好的好处。这个项目经理认为,对于这种技术的应用,对于自己的管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无锡科技大厦项目,有非常多的应用,也有非常好的效果,这是总经理在成本方面的评价,过程中的多算对比,并分析成本问题,这在公司中是第一次,这是鲁班BIM带来的价值。
跟北京鸟巢一样规模的杭州奥体中心,每个构建都是弧形的,都是斜的,这样一个从建模到工程设计,通过BIM技术可以容易的实现。安排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建筑业进入智慧建造时代,这是我们团队的梦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