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建总院:运用BIM将市政工程做精做新
2015-05-17     作者:bim    浏览:8    评论:0        
导读:近日,2013年创新杯BIM设计大赛揭晓50项应用奖项,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获得最佳BIM应用企业奖、最佳BIM拓展应用奖及两个基础设施类二等奖共四个奖项,成为大赢家。我们的做法是将BIM融入市政工程,深度上将设

近日,2013年“创新杯”BIM设计大赛揭晓50项应用奖项,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获得“最佳BIM应用企业奖”、“最佳BIM拓展应用奖”及两个“基础设施类”二等奖共四个奖项,成为大赢家。“我们的做法是将BIM融入市政工程,深度上将设计做精,广度上关注全过程,鼓励探索创新研发,通过BIM将传统设计做精做实做新。”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徐敏生表示。
  起点高目标更高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1963年创立,是以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勘察设计为主的综合性设计咨询研究单位,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之一。该院不满足于传统设计,积极引进新理念、新技术,从2011年3月起,开始实施以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为依托的BIM技术应用探索,并开展BIM培训及应用尝试;2012年10月,总院成立了BIM设计研究中心,由总院领导直接主管。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的BIM实践起点高,而目标更高。据徐敏生介绍,随着BIM逐步在项目中的应用,总院制定了三年BIM发展目标:首先是实现项目级BIM应用,针对特定项目与特定协议,关注技术的实现与突破。要求不影响生产任务,以重点项目为试点,实现技术突破、建立项目标准。而后,要实现企业级BIM应用,建立企业级BIM应用标准,实施基于BIM的工作流程,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要求达到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价值提升的目的。

  为推进BIM的应用,总院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建立BIM信息管理平台网站,各院所有的信息动态都发布到管理平台网站并及时更新。同时,总院BIM中心初步构建起基于BIM项目的协同平台,开展协同设计,并通过对文件组织结构、命名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规则。总院要求所有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全部应用BIM技术,并注重深度和广度,借力BIM技术将传统设计做精做实做新。在深度上,让BIM在设计方案优化、性能分析、协同设计、标志标牌设计、参与招投标中都有用武之地;在广度上,结合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如今,通过培训,总院20%的人员已经掌握BIM技术;各专业院已基本能够独立完成BIM设计,利用BIM技术,增强竞争力。
  重应用更重拓展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的设计项目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为主,而这些工程往往体量大、投资高、专业多、对周边现状环境影响大、施工组织复杂,BIM大有用武之地。”徐敏生说。
  目前,总院在上海北横通道新建工程、迪斯尼综合水处理厂及核心区配套管网、后世博地下空间项目、上海地铁徐家汇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中都应用了BIM。通过BIM进行现状分析:根据物探数据,创建管线与土层的现状BIM模型,分析地铁维护与现状管线、土层的关系,为维护设计、分析管线搬迁及车站埋深的提供设计依据;通过BIM进行可视化设计、多专业协调:比如车站机电施工图深度的BIM模型用于确保各种管道的建筑、结构预留孔是否得到满足;比如检验管线、设备周边的安装空间是否满足,检修空间是否有保证等。

  在积极应用的同时,总院更注重BIM技术的拓展。通过软硬件结合,率先将机器人全站仪应用于市政工程,使基于BIM的三维放样效率及精度提高2~3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技术结合应用,为设计、施工提供可靠依据;而基于BIM模型进行三维打印,更能让模型快速成型。在院内开展了一些课题研究,如BIM技术在地道工程中的应用,总院BIM信息交流平台建设,Revit工程量信息在造价统计中的应用,BIM信息建模在道路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排水泵站BIM设计流程及标准等。近两年,总院出版了书籍《建筑信息模型BIM丛书》之《市政工程应用解析篇陈翔路地道工程案例》,参与编写“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BIM理论与应用》,并在《中国市政工程》、《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等刊物发表论文8篇,申请了6项BIM相关专利。

  此外,总院还积极与软件公司开展合作交流,如Autodesk公司、广联达、鸿业、众智软件等,进一步拓展BIM的应用。

  边用边思求完善

  BIM的应用效果是明显的。在设计阶段,可以现状分析,规避风险;可视设计,提升了质量;可以综合协调,加强把控,提升效率。据统计,设计变更相比同类项目减少约30%。在施工阶段,使施工协调形象具体;使施工深化,减少返工。据建设单位计算,返工率降低65%,总体进度管理偏差小于5%。

  徐敏生说:“虽然BIM已
经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比如在运维方面,参数可以在模型中录入,但运维软件读取丢失严重,还需大量的手动输入;市面上的运维平台不成熟,还需要大量二次开发。地铁项目对模型的精度与深度要求超过一般民用项目,新建站与改建站都涉及到与现有工程的衔接,由于原始数据不够精确,虽然用了BIM,但还是有一部分问题没有提前暴露出来。

  在徐敏生看来,BIM的深化应用还有三个制约。一是BIM软件的制约。软件不够成熟,设计阶段软件不能够满足专业需要,如道桥专业、隧道专业等;在施工阶段,如何真正指导施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运维阶段,BIM如何与现有的运维管理平台接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软件与软件之间的数据传递不成熟,影响BIM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二是需要建立建设项目各参与单位的BIM协作机制。BIM的价值最大化体现在全生命周期的应用,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BIM模型的交接、数据的传递标准,项目各参与单位的工作流程、协作机制亟需建立。三是BIM三维审图还是空白。上海市2013年3月1日起开始试点建设工程方案的三维审批,目前仅限于方案的外观及规划条件审批,只提供外观模型,不包括信息数据。而BIM审图,对模型和大量数据的有效审查目前还是空白。
  “BIM在市政工程中应用的还不多,我们愿意做探索的先锋,将市政工程传统设计做精做实做新。但让BIM真正在全生命周期内得到应用,除了软件本身的不断完善,还需要各方努力。”徐敏生表示。

 

0相关评论

更多>相关BIM学院
推荐图文
推荐BIM学院
阅读排行
评论排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本站动态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我们的服务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帮助中心
积分规则
网站留言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