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8个事故看施工,帮你分析漏洞原因
2015-08-10     浏览:13    评论:1        
导读: 事故1  某1000m2左右的单层厂房施工。在施工至车间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模板整体下沉150mm左右,该顶板全部报废,重新支模二次浇筑。  事故原因  模板竖向支撑下部虽然通铺了木架板,可是木架
  事故1
 
  某1000m2左右的单层厂房施工。在施工至车间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模板整体下沉150mm左右,该顶板全部报废,重新支模二次浇筑。
 
  >>>>事故原因
 
  模板竖向支撑下部虽然通铺了木架板,可是木架板下的是失陷性相当严重的回填土,虽然回填时也考虑了模板竖向支撑受力,严格控制了回填质量。但没有考虑混凝土施工前模板浇水及混凝土自身泌水,水把木架板下的回填土完全侵泡,回填土已经不能承受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本身荷载。
 
  处理办法为:二次浇筑时,把所有支撑都受力在地梁上,不能直接受力于地梁上的支撑满绑扫地竿,传力到地梁上,施工时注意模板浇水湿润的控制,注意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防止混凝土泌水过多。
 
  事故2
 
  一框剪结构高层住宅楼,整个工地给人的感觉是质量和管理都非常好,但是在进入内装修前发现大量的天花板上出现渗水现象,只要上边一浇水就会有水渗到下边,有非常清晰可见的细纹,明显属于毛细裂缝。
 
  >>>>事故原因
 
  ●由于楼板开裂具有普遍性、规律性,从设计方面找原因,通过验算,板正弯矩钢筋满足受荷要求,但负筋按构造配制。
 
  ●施工中未注意对楼板负筋的保护,经检测负筋保护层普遍超厚达50mm以上。
 
  ●板厚控制差,大跨度板普遍超厚达20mm,自重增大,抗剪富余。经验算,对凡是有效高度不足的板全部采用粘碳纤维的方法进行补强。教训惨痛,发人深省。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请大家引以为戒。
 
  事故3
 
  模板塌陷。
 
  >>>>事故原因
 
  ●支设一层模板的时候,由于是砌体结构的所以当时室内回填土已经回填,没有想到在浇筑完混凝土的第二天就下雨了,造成了模板塌陷,最后不得拆除并重新浇筑混凝土,劳务作业队的互相扯皮,一个说是回填土的问题,一个说是模板支设的垫板问题。最后虽然劳务作业队赔偿了损失,但是给甲方和监理的印象很不好,工程一开始就出现了质量问题。希望大家在检查在回填土上支设的模板时候一定要注意。
 
  ●支设第三层模板的时候,由于是双层,层高较高,我们检查模板的时候发现钢管立管间距过大,而且工人为了省事儿,许多的钢管竖向搭接扣件太少,而后向劳务队提出了以上问题,但是由于没有特别的重视,到最后还是造成了模板塌陷。
 
  事故4
 
  主体完工后进行墙面抹灰,采用当地水泥厂生产的325水泥。抹灰后在两个月内相继发现该工程墙面抹灰出现开裂,并迅速发展。开始由墙面一点产生膨胀变形,形成不规则的放射状裂缝,多点裂缝相继贯通,成为典型的龟状裂缝,并且空鼓,实际上此时抹灰与墙体已产生剥离。
 
  >>>>事故原因
 
  该工程所用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严重超高,致使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施工单位未对水泥进行进场检验就直接使用,因此产生大面积的空鼓开裂。最后该工程墙面抹灰全面返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大家不光针对水泥的强度是否合格,而且要仔细复合化学指标。
  事故5
 
  车间地梁发生向上折断事故。竣工后半年,地梁上部的砌体产生垂直裂缝,挖开地梁后发现地梁已经完全折断,是达到30mm的通缝,地梁中间凸起,把地梁下部掏开后发现地梁下部有一块直径150mm的石灰块。
 
  >>>>事故原因
 
  地梁下部回填土时监督不利,以致于生石灰块混在回填土内,由于雨水侵透,使生石灰块熟化,产生膨胀硬生生把截面350mm×700mm的地梁顶断。车间地基换灰土回填时留下来的小小石灰块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万万不可忽略。
 
  事故6
 
  一有梁式筏形基础钢筋时,为节约钢筋、减少接头(规范要求同一截面钢筋接头百分率是25%),就和监理公司总监商议,总监口头答应可以适当放宽,因为规范上对此的说明也是“不宜”,等基础钢筋绑扎完毕后,市质检站和设计院、监理人员共同验筋,在验收中设计方就反对钢筋接头百分率放宽的做法,质检站也反对,验收没有通过,不得不根据设计院的整改方案,在钢筋接头处分类补强,最后反而多用了钢筋,而且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延长了2天工期。
 
  >>>>事故原因
 
  施工人员一味迎合老板的控制成本意图,自己没有主见。
 
  事故7
 
  建水电站,待建的引水洞有三个检修闸门井,标准段是用滑模浇筑的,因此需要先绑扎钢筋,均由一家施工队伍施工,前两个比较顺利,因此施工人员产生了大意,第三个钢筋已经快到顶了,一天中午几百吨的钢筋从上到下全都跨了下去,造成一死五伤,工期滞后了两个多月。
 
  >>>>事故原因
 
  施工队伍为了抢工期,施工过程中简化了程序,周围的锚杆应该都要点焊的,只焊了几个点,绑扎的钢筋也不多,施工人员平常也没有多注意观察结构的整体的变形,荷载一点点积累,站筋终于承受不了重荷,出现了重大的质量事故,值得深思。
 
  事故8
 
  工程地下室侧壁与围护之间回填土,竣工半年后由于沉降,造成台阶与主体脱开了50m,影响了使用功能(台阶沿街面,上铺花岗岩,长130m),整改则涉及面很广。
 
  >>>>事故原因
 
  由于场地周转困难无法用粘土或其他好土回填并分层夯实,而采用楼层上清理出来的建筑垃圾回填。市政施工时虽然经过压路机反复压,但毕竟影响深度有限,造成了事故。
 

0相关评论

更多>相关BIM学院
推荐图文
推荐BIM学院
阅读排行
评论排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本站动态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我们的服务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帮助中心
积分规则
网站留言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