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设计院来说,BIIM的根本目的还是要回归到设计(过程的推敲)和表达(传统出施工平面图、模型中写入尽可能详尽的数据进行后续分析)。
纯粹的翻模就不说了,我们院都是直接给钱,让其他公司做的。具体全流程工作的话,内容还是跟各自专业类似,但就是全过程用Revit取代AutoCAD。
主要区别也就是工作量大一点,工作方式流畅一点:
1、由于国内事务所做的建筑方案设计深度极其不足,在初设阶段,如果引入BIM,特别是结构介入后,就很容易发现各种不合理,经常要改方案,而改模型的工作量是远大于改CAD平面图的。
2、用协同模块取代传统的提资和cad参照,设计过程所需要的全部信息都在模型上,设计的过程就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完善,避免了某筑专业迟迟不提资,拖慢整体进度的情况。
3、结构在设计过程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计算软件,一般用BIM的都是大工程,还都是超限的,结构分析软件就好几个,模型还不能共用,只能编一些插件导入计算结果包络一下,把幕墙的钢结构、转换层比较复杂的斜撑建进去给建筑的参考一下。
4、模型建起来也不难,三维看上去牛逼哄哄。但在平面施工图的图面表达上,很多细节处理还比较麻烦,会让处女座的纠结死。大样图基本也只能叠在模型剖面上,用类似CAD的平面详图构件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