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项目BIM应用案例
2018-12-14     浏览:243    评论:0        

 三、BIM实施过程

1.BIM应用准备

(1)制定例会制度

工程办制定严格的双周例会制度,同时规定各个项目做到BIM应用模块责任到人,这样甲方和施工方定期汇总推进情况,及时交流应用过程存在问题并且及时讨论解决方案,从而有效保障各参建方BIM每个模块的落地应用和顺利推进。

(2)进行软件培训

各个施工总包组织系统的培训,针对于Revit、Navisworks、Magicad、Fuzor、Lumion、BIM5D等专业应用软件进行操作培训。通过培训培养出很多掌握BIM技术的建模人才和协调管理人才。

(3)模型创建

基于BIM技术进行建筑模型、结构模型、机电模型、钢结构模型、幕墙模型、等的创建工作,为后续BIM应用打下基础。

 2.BIM应用过程

(1)三维场布:通过利用BIM技术,实现三维施工场地布置及立体施工规划,提前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规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提前发现问题,消灭隐患,为项目的合理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很好的减少了材料运输、大型机械进出场等二次搬运的困难。解决了项目工期紧、现场平面布置难度大的问题。

图片4.jpg 

三维场布

(2)碰撞检查:利用Revit,MagiCAD等软件创建出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等专业的三维模型,会同各专业工程师进行优化讨论。根据碰撞检测报告,出具模型调整优化方案,以调整优化模型并达到施工要求。尤其是对关键部位和关键管道进行预排布,经各方评审和论证后再根据最优方案,创建实体三维模型,避免了后续返工的风险。

图片5.jpg 

弱电桥架布置

(3)预留洞口设置:传统作业中,机电管线预留洞都分散标注在各个专业图纸上,缺掉漏掉的情况很多,而且需要靠人力查找。同时过程中不能保证预留洞口的准确性,这使得后期现场作业杂乱,对后期收尾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利用MagiCAD软件预留洞口功能,能够快速、准确的在模型上生成预留洞口。避免了后期二次开洞,节约了工期以及人力和财力,改善了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

(4)施工方案模拟:利用BIM可视性特点进行施工方案的模拟,使斜屋架细部节点立体直观展示,实现直观精确的施工方案交底。同时通过各施工步骤效果图及施工动画,使施工人员更为直观的理解交底意图,提高了交底效率和理解准确性,为后期施工质量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5)进度管控:本工程A1项目地下结构61个流水段,地上结构39个流水段,流水段划分众多,专业交叉频繁,加之变更频繁、工期紧张。若是生产计划安排不合理,将会对整体工程进度造成影响。项目利用BIM5D软件实现流水段划分与进度计划关联,通过进度模拟直观表达施工进度。并通过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对比,及时分析偏差对工期的影响以及产生原因,大大提升方案比对效率,方便指导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对项目进度的控制,保证项目按时竣工。

(6)自动排砖:项目工期紧,体量大,几乎拿不出时间进行传统CAD排砖。利用BIM5D自动排砖功能,统一设置好相关参数自动排砖,同时添加构造柱、圈梁、洞口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精细化排砖,对细节进行精细化调整。应用过程中提高了效率10倍左右,控量节省约3%。同时提高了施工技术质量,减少二次搬运,使工程在技术上有了大幅度提升。

图片6.jpg 

现场排砖效果

(7)资料协同:施工过程产生的资料多如牛毛,这对项目的资料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模式资料管理动作滞后,很多资料都是后补的,而且缺乏有效的结构化管理,数据真实性、及时性均无法保障。利用BIM+云技术可实现将工程资料上传到云端,并进行结构化梳理,让资料归有所属如:图纸、技术安全资料、会议纪要等,可随时调用查看,数据永久保存不遗失。项目部日常管理资料也可实现实时上传存储,不但提升了项目的资料管理能力,也做到了数据留痕与有效协同,大大提升了各个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8)质量安全:本项目参与单位众多,体量巨大,项目的质量安全隐患众多。按照传统模式,质量安全问题管理闭环耗时长,且需要有专人进行催促管理。而且由于缺少数据留痕,也造成后续管理的困难,容易出现扯皮的现象发生。利用BIM技术,现场管理人员发现质量安全问题,用手机端拍摄照片并描述问题,通过权限的设置上传发现的问题至云端,使得所有相关人员均可以看到实时信息。数据还可实现及时存储与汇总分析,归纳问题出现的类型和出现的概率。管理层及时查看项目质量安全情况汇总信息,对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将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9)智慧工程管理平台:慧监管平台建设不仅仅是技术范畴,更多的需要与实际的管理流程、现场管理方式相匹配。本着一个平台,集中掌控的思路,平台服务于建设指挥部,满足指挥部服对上汇报、对下管控、平级交流的需求,平台整体框架面向不同用户分成三层:

应用层是总包各项目部现场使用系统,包括BIM5D管理系统、现场劳务管理系统、现场物资管理系统、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技术质量管理系统、生产安全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充分利用RFID、电子标签、测量器、传感器、摄像头、智能设备,实时监控、数据采集、智能感知,提高项目部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上一层提供数据。

 

0相关评论

更多>相关BIM学院
推荐图文
推荐BIM学院
阅读排行
评论排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本站动态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我们的服务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帮助中心
积分规则
网站留言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RSS订阅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