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深圳机场新一期扩建工程概况
根据《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15版)》,机场新一期扩建工程位于现有T3航站楼北侧,项目总占地约128公顷(主体建筑及站坪、滑行道用地124公顷,北片区综合配套用地3.6公顷)。本期扩建项目除卫星厅及其配套系统及设施外,还包括第三跑道、与之相配套的滑行道、联络道、机坪以及能源中心等,其中卫星厅建筑面积约23.8万平方米,规划近机位61个(含20个组合机位),远机位10个,配置两条垂直联络道以及旅客捷运系统和行李输送系统等。当前工程正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分析项目现状,当前深圳机场新一期扩建项目面临几大方面的问题。
2.1 专业覆盖多、关系杂、技术难度大
新一期扩建工程作为一项大型民用机场建设工程,其包括建筑、结构、设备、机电、公用配套等公共和民用建筑专业,机场规划、场道、助航灯光、通信、导航、气象、供油、弱电等民航行业所有专业,这些专业都有其独立的操作空间、时间和技术要求,各专业的进度、质量集中一起,必然出现交叉重叠,提高设计、施工的技术难度。
2.2 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进度紧张
据深圳市政府指示,以2020年底投入使用作为深圳机场卫星厅项目总进度目标,原设计工作已严重滞后,后由同济大学进度课题组对卫星厅工程进度计划进行重新编排,当前设计工作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预计2017年年底完成施工图设计,与新的计划进度基本一致,但存在出图工作量大、时间紧等问题。
2.3 项目参建方多,各方能力参差不齐
新一期扩建工程涉及业主、设计总包、设计分包、施工总包、施工分包、系统供应商、施工监理、造价咨询、BIM管理咨询等多方单位,各个参与方参建能力参差不齐,尤其在BIM平台不统一,缺乏BIM应用技术上。
三、BIM技术在深圳机场扩建工程各阶段的应用
3.1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应用
设计阶段,利用BIM开展多专业三维协同设计,提前进行管线碰撞检测、管线综合、净高分析等工作,减少“错漏碰缺”问题;根据BIM模型可视化特点,检查设备房空间布置是否优化,后期检修是否便利;利用BIM模型核查卫星厅与捷运、行李隧道、综合管廊,以及和既有11号线、穗莞深等杂边界关系,提前发现上述工程在空间口、专业口等存在的问题,提高设计产品质量,加快设计成果的稳定。
3.2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仍需不断探索。工程开工前,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设计方案的三维可视化交底,确保现场施工人员对设计方案的准确理解,做到“按图施工”;利用模型进行施工场地布置模拟,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合理规划材料堆放区,做到施工有序,堆放有序;针对杂节点,提前进行施工工序模拟,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优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等。
施工建设期间,利用本项目自主研发的建设管理平台将档案、报建、进度、变更、支付、质量、安全等进行统一管理,为各参建方提供协同工作环境,实现传统工程管理手段向“线上+线下”模式的转变,为本期扩建工程提供多角度、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服务。
3.3 BIM技术在运维阶段应用
运维阶段BIM技术应用尚处于规划中,计划将设计与施工BIM成果与机场后期运维管理相结合,进一步补充完善现有运维系统的基础上,打造基于BIM技术的机场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工程档案、实物资产、设备运营维护、备件库存、周边实时监护的有效管控,全面提高机场运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为领导决策提供数字化的技术支持,保证机场运营的安全、优质和经济的。